概要:古典诗歌的教学方式有三种。其一,天天诵读。每天语文课堂,挤出时间,坚持不懈地朗读背诵。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华集中浓缩于古典诗歌中:四声的抑扬顿挫,联绵词的回环响亮,叠音词的声情并茂,对偶句的节奏和谐,以及炼字功夫的炉火纯青……这一切富于音乐性和形象感的语言特色,便通过“口而诵,心而惟”的语感熏陶,渐染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有助于养成民族化的文学语言风格。其二,深入玩味。实验班学生,人手一套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有时利用课堂时间,大多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节假日,借助辞书,深入玩味,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的关键环节。我国古典诗歌自有其独特的艺术手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异彩纷呈、意蕴深沉的用典……这些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通过心灵的频频感应,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其三,尝试创作。三年来,实验班举办过多次旧体诗习作笔会。第一次,有30人参加,第二次有40余人参加,第三次,98年5月,教者为组建语文教改“过河卒”部队,特赋《西江月·孔雀》一词,结果有84人踊跃和诗。其后的旧体诗习作讲评课,赢得了省市教委领导和教育专家的交口盛赞,既展示了实验班学子积
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古典诗歌的教学方式有三种。
其一,天天诵读。每天语文课堂,挤出时间,坚持不懈地朗读背诵。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华集中浓缩于古典诗歌中:四声的抑扬顿挫,联绵词的回环响亮,叠音词的声情并茂,对偶句的节奏和谐,以及炼字功夫的炉火纯青……这一切富于音乐性和形象感的语言特色,便通过“口而诵,心而惟”的语感熏陶,渐染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有助于养成民族化的文学语言风格。
其二,深入玩味。实验班学生,人手一套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有时利用课堂时间,大多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节假日,借助辞书,深入玩味,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的关键环节。我国古典诗歌自有其独特的艺术手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异彩纷呈、意蕴深沉的用典……这些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通过心灵的频频感应,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其三,尝试创作。三年来,实验班举办过多次旧体诗习作笔会。第一次,有30人参加,第二次有40余人参加,第三次,98年5月,教者为组建语文教改“过河卒”部队,特赋《西江月·孔雀》一词,结果有84人踊跃和诗。其后的旧体诗习作讲评课,赢得了省市教委领导和教育专家的交口盛赞,既展示了实验班学子积极参与语文教改的精神风貌,又展现了他们从古典诗歌中汲取的独特文采。
作为实验班教师的我,深知自己对旧体诗歌只知皮毛,因而既无能力也未奢望把学生培养成为旧体诗人,教者的主要目的在于:激起青年学子敢于尝试创作诗歌的勇气,养成他们乐于咬文嚼字的习惯,启迪他们深藏内心的灵性,提高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美食家的职能固然在于对美味的品尝,然而,倘若他能亲手烹调出几样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那么他对美食的品味,势必能够更上档次。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育,绝不能割断历史;面向现代化的语文教育,绝不能拒绝继承;面向世界的语文教育,绝不能抛弃民族化。总之,语文要转入素质教育的正轨,就必须汲取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学国粹。
四、班会感悟课:让语文走进心灵
班会感悟课是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嫁接而成的新课型。实验班的每个主题班会,一般都经过两轮循环:第一轮,教师以生动的演讲打动学生;第二轮,一部分“先觉”的学生以精彩的班会感悟文章打动“后觉”的学生。从德育角度看,这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精神激励的良性循环。从智育角度看,教师的演讲与学生的领悟、学生的作文与教师的批改,又是听、悟、写三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这种班会感悟课大体每3周1次,有时根据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脉博,还可以随机增加。例如,作为入学教育的首次班会:向应试教育挑战;作为夏令营总结的班会:人生如白驹过隙;作为《东方时空》课阶段总结的班会:感悟阳春白雪;作为深化素质教育实验的班会:真正的自觉=感动十行动;作为《泰坦尼克号》影评总结的班会:谈谈标新立异……这种课程,从形式看是语文走进班会,从内容看是语文走进心灵。
在这所有班会感悟课中,以《“悟”之我见》为题的班会,是居于统率地位的总纲。班会上,我对“悟”的内涵作了独到的阐释:“悟”字乃“心”与“吾”的合成。故从左往右看,为“思之吾”也,即思考的我;从右往左看,为“吾之思”也,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非思考不能有悟,无个性不能算悟;悟性乃思想性与独创性的统一。因此,求学、创业、人生,须臾离不开“悟”。班会后,每人交上一篇《听“悟”所悟》的文章。从此,“感悟”一词就成了实验班的一句流行语,贯穿于实验班全部活动的始终。这次班会感悟课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学伊始,便把开启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交给了全体学生。
如果说《“悟”之我见》的班会是所有班会感悟课的总纲,那么《解悟“人”字》的班会就是所有班会感悟课的主脑。教者对“人”字的解悟有一歌诀:“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所有的班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在教学生“学会做人”。
现在的学生,就其心灵的一翼——“情”来看,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其原始病根在于家庭的“温室效应”。如今的父母大多是“有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一下子蜕变成了新的“孝子”——孝敬子女。于是这些被溺爱宠惯得变了态的子女们,对父母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者亦有之,唯独知恩图报者鲜有之。试问:对父母无情无义之人,难道会对师长、集体、乃至祖国有情有义吗?
于是,我召开以“寸草春晖”为主题的班会,以自己创作的长诗《自立吧,我可爱的弟子们》为演说辞,努力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并引导学生通过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李京效同学在《妈妈的手》一文中写道:“妈妈的手所以变成这样,都是为我操劳的呀!因为剥过太多的琵琶虾,所以变得开裂;因为洗过太多的衣服,所以变得干枯;因为干过太多的脏活,所以变得黯淡……而我却这样无情,用冷漠来伤害她的心。”王悦同学在《老爸与老车》中写道:“17个春秋,老爸骑着老车载着我走过风霜雨雪,走过泥泞坎坷,走过我求学的漫漫长路。我深知,在我的身上老爸倾注了所有的青春、心血和希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刘晶同学在《母亲节的礼物》一文中写道:“我跑到雪糕店,买了一种叫‘冰凉茶’的雪糕,并以最快的速度跑上了楼。开门的正是刚下班的妈妈,我把雪糕向前一递,说:‘妈,这是送给你的——母亲节的礼物。’母亲显得异常激动和兴奋,她微笑地望着我,用颤微微的声音对我说:‘谢谢!’我发现妈妈的眼里闪着亮晶晶的泪花。那
晚,我吃到了母亲最拿手的红烧鸡块。那晚,我看见妈妈把微笑带入了梦乡。”在文章结尾,作者又深刻地议论道:“我很庆幸自己,放弃鲜花,选择了雪糕,因为我知道,浪漫无须苛求,尤其是在母爱面前。母爱并不等于一束康乃馨,或其它贵重礼品;一块雪糕也并不表示对母爱的轻视和低估。那块雪糕,就是最好的礼物,因为里面有我的真诚。”
这些文章,角度不一,手法各异,但其良心之苏醒和图报之真诚,却是一致的。我想,为人父母者读罢,定会在潸然泪下之际感叹:有如此贴心的儿女,再苦也值!为人子女者读罢,也会在砰然心动之余自问:做如此贴心的儿女,可是我心?
综上可知,每一篇感悟文章都是学生净化心灵的生动写照。它们杜绝了无病呻吟“高空作业”、卖弄文采,展示了真挚的情感、中肯的分析、朴素的文风。心灵优化了文风,文章陶冶了心灵,这就是班会感悟课的双重收获。
五、让学生成为语文教改的主人
在语文教改实验中,教师之于学生,固然有先知带后知、主导带主体的作用,但是师生双方在教改中的地位却是同等重要的:主导与主体,同为主人。作为主导的教师,必须时时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改的自觉性,使他们由教改的旁观者变成主人翁。
实验班的四条学习守则,就充分体现了“不做应试奴隶,争做学习主人”的精神:l、既求应试分数高,又求品学素质好。2.志如高山百丈松,行似平原一寸草。3、不做填鸭等人喂,要学饿虎自求饱。4.羞做课堂缩头龟,敢当发言出头鸟。
为了把学习守则真正贯彻落实到学习实践中去,我在班内开展了以下三项活动。
第一,实行无人监考,确保学习的真实性。无人监考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考场上,虽然没有老师监考,但每个学生的人格和良心比监考老师的眼睛还严密得多。张嬴心同学说:“老师监考是别人战胜自己,无人监考是自己战胜自己。’朴丹英同学说:“我觉得自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入学初调查表明,在实验班90名同学中,初中时考试常作bi的有4人,偶作bi的有55人,不作bi的仅有31人。五个学期10次大考过去了,实验班的考试成绩真实率大多为100%,偶尔为98.5%。这一事实表明,有63%的同学( 59人),经过无人监考的制约,自觉改正了作bi的恶习。
第二,组建“课堂发言敢死队”,确保学习的主动性。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惧发言,历来是教师最头疼的难题,这主要应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教师大多只顾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勇气和口头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课堂是教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从而也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等”的被动局面。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这个教学顽症。首先,我以《课堂发言敢死队宣言》唤醒学生被应试教育束缚得近乎麻木的心灵。继而,又组织了课堂发言敢死队,并将竞争机制引入其中:每周六由队长根据队员课堂发言成绩排出名次榜;每周一由老师总结讲评。最初评,人均举手不足10次,期末周评已高达100次之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