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东环中学2003年“主动发展与课堂教学”研讨会论文童国兵一、模式提出: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促成教学内容更新的同时,对教学理念形成强烈的冲击。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实现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郑其恭教授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素质教学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整体素质;民主合作互动;主动生动活泼;启发内化转化;和谐愉悦共振。在此背景下,我校开始了构建了“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探研,注意“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与生俱来的需要,探究、获得新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承担责任等,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和合作,基此进行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培养创新智能和人格”。我们科组也制定出旨在“大面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形成高效学习团体,提高自信、掌握语文学习技能、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的“中学语文合作 探究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有效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引导学生形成合作的态度,掌握合作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认知和能力的迁移。由此,笔者提出中学语文“合作—迁移式”阅
中学语文“合作—迁移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东环中学2003年“主动发展与课堂教学”研讨会论文
童国兵
一、模式提出:
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促成教学内容更新的同时,对教学理念形成强烈的冲击。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实现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郑其恭教授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素质教学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整体素质;民主合作互动;主动生动活泼;启发内化转化;和谐愉悦共振。
在此背景下,我校开始了构建了“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探研,注意“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与生俱来的需要,探究、获得新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承担责任等,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和合作,基此进行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培养创新智能和人格”。我们科组也制定出旨在“大面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形成高效学习团体,提高自信、掌握语文学习技能、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的“中学语文合作 探究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有效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引导学生形成合作的态度,掌握合作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认知和能力的迁移。由此,笔者提出中学语文“合作—迁移式”阅读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流行于西欧北美的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合作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学习这需要同他人联系,以便对客观世界如何建构的方式方法取得共识。”合作学习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一般由教师制订目标导向,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同伴之间合作互助,注重团体荣誉感,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的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调动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引导阅读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合作的态度,掌握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2、迁移学习理论:
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迁移过程是由审题、联想、分析、类化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知成分构成的,即首先必须形成对有关问题的最初映象,让映象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然后统一分析新问题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具体问题归入原有知识结构,形成概括化联想,从而解决新问题,构成一次完整的迁移。
迁移学习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概括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进而达到独立写作的迁移,不断用原有知识解决新课题的迁移。
3、创造性学习理论:
林崇德教授认为: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其实质是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性越强,减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则创造性就越突出。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提倡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掌握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
创造性学习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变中求新,在新的阅读情境中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有价值的阅读迁移。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积累语料、咀嚼语句、解析篇章、鉴赏作品、筛选信息、研究思想的阅读常识和技巧。
能力目标:在自主合作阅读的基础上,将阅读常识和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以读促写,能独立写,且在合作中培养迁移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意识,丰富语文情感,升华语文人格,兼顾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和审美。
四、操作序列:
1、模式结构:
教师:
过程:
学生:
2、操作过程:
(1)目标导向,诱导迁移。教师根据阅读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现场的氛围,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可结合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情激趣,以理激趣,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诱发学生的迁移思维,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明确要解决的要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实例:《劝学》的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有香港公益社中学的老师远道而来与我们一起学习,还记得《论语》里有一句话是——
生(齐声应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
师:是乐(yuè),还是乐(lè)?
生:乐(lè)!快乐的乐!
师:对!学习,与朋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早在几千年的荀子也深有同感。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劝勉大家要好好学习。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
生(齐答):《劝学》。
师:说得很好!那么学习究竟有哪些好处,荀子又是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说服我们要好好学习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本导入充分考虑到教学的新情景,巧妙地将现场气氛和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消除了学生在众多老师听课下学习的紧张情绪,在回顾旧知中轻松进入新的课题的学习。)
(2)小组合作,多向迁移。围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将主要问题分成若干部分,以小组形式(一般4~6人为一组)深入阅读课文材料,注意互动研讨,发掘不同意见,调动发散思维,实现多向迁移。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设立主持人、记录员、总结发言人等。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点拨,也可加入任何一个小组,但仅限于方法的提示和情感的激励。
实例:在《神奇的极光》教学中,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阅读课文,从旅行家、浪漫的诗人、科研人员、和学习说明文的学生的角度,进行有目的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充分展开讨论,做好记录,并指派代表全班发言。附:
林嘉慧小组合作学习记录:
组长:林嘉慧
组员:柯嘉雯 陈语轩 林依夏(缺席)
讨论要求:以旅行家的身份,对课文进行信息的筛选。
讨论经过:(略)
讨论评价:我们给自己小组的表现打5分。我们组在这次的讨论中,少了一个组员(林依夏),但整个过程大家都能各抒己见,互相帮助。虽然,最后在回答问题上出现了一些错漏,但至少是我们各组员经过讨论的结果。我们想,这总比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回答的好。毕竟这是团体学习,而不是派代表学习。再者,万事都应有个好的开头,本着对以后学习兴趣的增强的目的,本组的自我评价是5分。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