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4、杜卫华、张欣武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理由:刘亦婷的成功指亮了我的前程,我永远都是有希望的。5、曹雪芹的《红楼梦》理由:是中国文学在世界舞台上能拿得出手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书中最优秀的那一本。6、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理由:书中体现出的一种奋斗精神永远不会过时。7、刘墉的《萤窗小语》理由:充满哲理。8、余杰的《铁屋中的呐喊》理由:不人云亦云,有个性,有血性,象匕首。9、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理由:年轻的颓废终究是凄美的颓废,这里有一个真实的青春。 10、余华的《活着》 理由:使我们认识到活着是珍贵的,首先是活着,然后才是升学,找工作。 活动附件2 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董永悦 在宋朝的文化名人中,我最爱的是苏轼。无论从书画、诗词、散文等方面来评价,他都是杰出的,堪称大师的。很小时,我就背诵东坡的诗词。记得《定风波》中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对我感触最深。每次想起,都仿佛见到一个竹杖草鞋蓑衣的老人在茫茫江湖道上踽踽独行,身前身后只是烟雨弥漫,一条长路连到
阅读,走在回家的路上——影响我的五本图书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个例),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4、 杜卫华、张欣武的《哈佛女孩刘亦婷》
理由:刘亦婷的成功指亮了我的前程,我永远都是有希望的。
5、 曹雪芹的《红楼梦》
理由:是中国文学在世界舞台上能拿得出手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书中最优秀的那一本。
6、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理由:书中体现出的一种奋斗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7、 刘墉的《萤窗小语》
理由:充满哲理。
8、 余杰的《铁屋中的呐喊》
理由:不人云亦云,有个性,有血性,象匕首。
9、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理由:年轻的颓废终究是凄美的颓废,这里有一个真实的青春。
10、余华的《活着》
理由:使我们认识到活着是珍贵的,首先是活着,然后才是升学,找工作。
活动附件2
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董永悦
在宋朝的文化名人中,我最爱的是苏轼。无论从书画、诗词、散文等方面来评价,他都是杰出的,堪称大师的。很小时,我就背诵东坡的诗词。记得《定风波》中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对我感触最深。每次想起,都仿佛见到一个竹杖草鞋蓑衣的老人在茫茫江湖道上踽踽独行,身前身后只是烟雨弥漫,一条长路连到天边去。
这就是我对苏东坡的第一印象,既朦胧又深刻。那时我不懂词中的深意,就去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苏东坡什么都不要了,心中空无一物,对任何东西都不留恋,所以到后来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之感叹。我还是不明白,只觉得苏东坡很特殊又很傻。
稍大了,我读了那些苏东坡的诗词,也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才了解对于苏东坡,他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里行走过了,在浮尘间游戏过了,活过了,爱过了,写过了,还能怎样﹖正如他自己所觉得“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笠外无余”,太多的事经过了,再热烈也是寻常。没有了心动,一切归于沉寂,这基本上是苏东坡的处世格调,至少在他晚年是这样的。
然而“竹杖芒鞋轻腾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并不容易达到。狂吟浪醉之际,诗涌如泉,此时大可烈酒热冷梦,一时彻悟,但终只一时,醒来便不再了。忘情不是喝杯忘情水就能一生不心动的。情就如同五指山,纵然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还在其中。纵能相忘于江湖,情是比江湖更大的。苏东坡深受儒、道、释三家影响,虽道、释都主张逃世忘情,但苏东坡总还心中有挂,胸怀大志,忠诚于君主,终不能无虑,不能万情皆忘,不能无欲成佛。一方面竭力忘情,一方面却又不能无欲,这就是他最大的矛盾。一个侧面影响到他的后半生,使他贬官至边疆。
贬官之后,苏东坡可能更接近了忘情更接近了忘情的理想境界。读过余秋雨的《东坡突围》,觉得余秋雨对苏东坡的人生态度把握得不够准。在《东坡突围》中过于煽情化的语言述写了苏东坡在小人的诬蔑下一步步走到发配黄州的结局。“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部成了罪孽的化身”。余秋雨夸大了那些小人和苏东坡的历史影响。毕竟,苏东坡是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对于历史,哪怕是文化史他一人也只起了很小的一点作用。苏东坡是位擅长把政治痛苦、个人情感转换为文化欢娱的大师,“作为高层文官,他忠于国家却不失潇洒,而作为流亡文人,他放达江湖却不失传统”。到了黄州苏东坡在某种程度上是回归到了清纯空灵、淡泊静定的思想意识,可以说这时的他已化解了自己最大的矛盾,成功地走向忘情。
正是苏东坡不同寻常的一生造就他的艺术成就。细细想来,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情思,“念故人老人,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的情怨,“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雨簌簌”的情冷,再到“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的情亡,苏东坡终于走到了自己向往的境界,读懂了他的诗词,理清了他的心路,也就明白了他,了解了他。
衰弱的童话
——读《千年一叹》有感
李珊
文明,一个很遥远模糊的名词。历史创造了文明,又将文明埋没。余秋雨依旧用他深沉的目光再次为我们把文明身上纤细的土沙掀开,再次用温热的手指捻起文明的遗迹。他说,你们要用心去听文明遗下来的悲凄,用眼去感觉……
沿泥罗河南下到卢克荣,横穿阿拉伯沙漠到苏伊士运河,叩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大门,耶路撒冷,作者从这里探寻伊斯兰文明、波斯文明。一条条振奋人心的路线。一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字眼。
很小的时候在读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独感在历史浩浩长河、浩浩狼烟中,存活于世实在是白驹过隙,只是沧海一粟啊。事实上一段时间,某些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建立的文明也正是如此,经过时间的流逝,文明被无声无息的建立,流传、繁盛,又像一块朽木一样终究是经不起时间的侵蚀,无声无息默默衰弱,然后,会在哪个不为人察觉的时代或是哪处并不为人知的旷野侵蚀完毕,消逝殆尽,无影无踪。
据说古代文明繁盛地是在希腊,而希腊的中心是雅典。史实记载雅典衰弱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
事实上,这只是某一种文明的缩影,更是一切文明难以摆脱的悲剧。大海是文明的发源,而一切文明都将回归大海,在大海中永存,或永生在人们感叹的记忆当中。
寥落衰败的远景,依稀模糊的现场,仔细张望倒成了多余。作者从而考虑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
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在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里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
事实上,人和探索文明的人都一样。终日辛疲奔波,天天在思考着生命的终点。也许到了, 真得到了的时候,才会对数万个的日升日落产生眷恋。然而一不小心,我们也会终将嵌入历史,扮演文明的过程或是文明的过客。
文明,太虚渺了,很难把握。但是在这样的夜晚,能写这样的感慨,只图个真切,别无它求。
作者邮箱: lvla@YEAH.NET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