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加强“说”的训练 提高“写”的质量» 正文

加强“说”的训练 提高“写”的质量

[10-16 16:55:02]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808

概要:江苏省江都郭村中心小学 张中秋 作文心理研究证明: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客观事物,经过加工,就形成思维内容,思维的结果用口语表达出来,就成为语言;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为书面的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小语大纲也规定:“要重视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互促进。”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凭借“听”“说”获得知识、交流思想的机会要比“读”“写”多得多。学生借助于听觉,能较全面、准确、迅速地接受语言信息,并及时地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加以吸收和理解。建立“说”“写”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现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提高说的标准 “说话”是口头表达能力的体现,“写作”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展示,两种能力虽有差异(训练的要求和方法不尽相同)。但也是相辅相成的。“说”是写的基础,要提高写的能力,首先要强化说的训练。把以“写”的标准训练说话作为结合点,就可以把“说”、“写”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写”的标准说话即把说话的要求提高到写作的高度,要求说话有中心内容,要具体,语

加强“说”的训练 提高“写”的质量,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江苏省江都郭村中心小学  张中秋

    作文心理研究证明: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客观事物,经过加工,就形成思维内容,思维的结果用口语表达出来,就成为语言;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为书面的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小语大纲也规定:“要重视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互促进。”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凭借“听”“说”获得知识、交流思想的机会要比“读”“写”多得多。学生借助于听觉,能较全面、准确、迅速地接受语言信息,并及时地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加以吸收和理解。建立“说”“写”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现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提高说的标准
    “说话”是口头表达能力的体现,“写作”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展示,两种能力虽有差异(训练的要求和方法不尽相同)。但也是相辅相成的。“说”是写的基础,要提高写的能力,首先要强化说的训练。把以“写”的标准训练说话作为结合点,就可以把“说”、“写”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写”的标准说话即把说话的要求提高到写作的高度,要求说话有中心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以“写”的要求训练学生说话,还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不同的形式来“说”,如:用倒叙的方式说话。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把握说的契机
    1、在阅读教学中训练“说”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从教学时间上看,阅读课占语文课时的60%-80%。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对提高说的质量、写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①在答问时练说:在教学中,学生答问是一种最常见的练说形式,利用答问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病,即训练学生句子说通顺,意思说明白,培养学生说的基本功。
    ②在讨论时练说:组织课堂讨论是由老师提出特定的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长期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学习《凡卡》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凡卡写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借此锻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
    ③在启发想象时练说:课文中的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简单,或省略;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完,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宽阔空间。教者充分利用这些“悬念”或“情节”,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进行说的训练。  如《小摄影师》中的小摄影师想给高尔基照相,因为把胶卷忘在家里,没有照成。高尔基希望小摄影师能够再来,小摄影师会再来吗?他是怎样为高尔基照相的?据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然后以《小摄影师又回来了》为题作文。                      
    2、在作文教学中训练“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本领。在作文教学中坚持“先说后写”,不仅是小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形式主要是口头作文。就某一次训练来说,首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其思维条理化。其次让学生自述,即自己说给自己听,而后出声发言,互相交谈,补充校正,使出声语言条理化,在此基础上动笔成文。  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说话训练方法。
    3、在课外活动中训练“说”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说话材料,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可进行下列说的训练:
    ⑴素描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全面、细致、有顺序地观察、把握事物的特点。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观察过程,描述自己的观察成果,其间适当点拨引路,启发学生把话说清楚、说连贯,力求生动形象,抒发真情实感。这样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有序、有中心、有真情实感叙述事物的写作能力。
    (2)交谈:交谈是人类日常交往的一种言语活动,但作为一种说话形式,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拟定话题,让学生讨论交流甚至争辩。如:组织学生进行“小学生该不该做家务”的讨论,培养学生言之有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话能力。
    (3)讲演:讲演是以学生看、听、读获得的原始材料为基础,经过讲述者的再加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语言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情达意的能力。如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学生进行《妈妈,我爱你》;教师节进行《老师,您辛苦了》的命题讲演,训练学生说话能力,为笔述作文作铺垫。
    三、加强“说”的指导
    说话指导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是决定说话训练成败的关键原因,好的指导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驱动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1、把握说的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不但要把握年级、学期、单元训练重点,而且要把握本次训练的重点,体现训练目标的层级性。例:三、四、五、六年级学生看马戏表演,三年级就可以以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展开说话,说一些具体的直观感知;四、五年级就可以以《看马戏表演》、《记一次马戏表演》展开说话,对活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六年级就可以以《一次有趣的马戏表演》、《一次精彩的马戏表演》为题,要求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2、遵循认知规律,做到环环相扣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说话指导必须遵守的原则。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邱省云烈火烧身一节时,指导学生看图思考:一、烈火包围了邱少云,你想到什么?二、你从邱少云的目光和紧握的拳头,看出他可能会想些什么?三、邱少云烧焦皮肤,烧烂肉而纹丝不动,你想到什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认真阅读文字,展开想象。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的说话能力就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发展。
    3、善于激疑启思,培养求异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叶老也曾说: “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动天君”。学生话说不具体、不生动,关键是不能把握事物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激疑启思,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把话说得生动形象。如: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学生描写狗的片断说得空洞粗糙,就及时地引导他分析事物,把握事物的特点:你家确实养过这只狗吗?把这只狗放在狗群里能认出来吗?放在同样颜色的狗群里能认出来吗?不看这一个特点还能认出来吗?通过辨狗、认狗这一过程,剥离出狗的特点。
    4、注意信息反馈,及时改进导法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达到。”表达的过程是深化认识的过程,有些貌似正常的事,在表达过程中经过练说,就会发现认识的偏颇而及时得到纠正补充。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观察天上的白云,有的学生说天上的白云像一只只小白羊,像一堆堆簇拥的浪花。但有些学生观察粗略,说天上的白云像一块块大石头。这个比喻显然不恰当,这是他们对白云轻柔的形态特点,没有很好地把握的结果。通过老师的引导就会很快得到纠正。这种引导、调节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语言训练。
    总之,“说”的训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明确各年级“说”“写”的要求,设计“说”“写”训练话题和步骤,辅以形式多样的“说”“写”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定能使学生“出口成章”、“落笔成文”。

               地址:江苏省江都市郭村中心小学
               邮编:225239 电话:0514-6391006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用媒体 提效率 促素质 ──泛谈电视录像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