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回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20 如果用另一个符号代替最后一句中的冒号,可用________________。21 文中“添改”的含义不同于“添加”,因为它除了“增加”的意思外,还有__________的意思。22 “第二三天便还我”一句中为什么用“便”不用“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下边甲、乙两句都有一层进一层的意思。文中为什么用甲句而不用乙句?甲: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乙:不但文法的错误一一订正,连许多脱漏的地方也都增加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我之所以
初中语文考点综合测试题,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回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20 如果用另一个符号代替最后一句中的冒号,可用________________。
21 文中“添改”的含义不同于“添加”,因为它除了“增加”的意思外,还有__________的意思。
22 “第二三天便还我”一句中为什么用“便”不用“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下边甲、乙两句都有一层进一层的意思。文中为什么用甲句而不用乙句?
甲: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乙:不但文法的错误一一订正,连许多脱漏的地方也都增加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我之所以很吃了一惊,是因为:( )
A“我”交出讲义,第二三天便还我。
B“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讲义。
C 看到讲义“从头都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D 交讲义要“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
25 文中,作者记叙藤野先生的言行,主要是为了写出:( )
A 藤野先生钻研骨学,学术水平很高。
B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C 藤野先生正直善良,致力促进中日友谊。
D 藤野先生放弃休息,关心学生生活。
(二)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26 说明文中也可以使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本段文字的表达方式主要属于(1分)( )
A 形象的描写 B 平实的说明 C 生动的记叙 D 严密定额论证
27 本段文字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8 本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是:( )
A 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
B 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
C 死海海水的构成情况
D 人一到死海里自然就会漂起来
29 依据本段文字,将下列词语按所指范围重新排列一下,要体现出由大到小的顺序。(只填序号)
①矿物质 ②盐类 ③海水 ④氯化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文段“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一句的23-25%这个数据,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单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截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31 这段文字在《“友邦惊诧”论》全文中的作用是:( )
A 揭露事实,树立批驳的靶子。
B 提出作者的论点,总领全文。
C 引述事实,为后文提出论点作铺垫。
D 分析敌论,找出要害。
32 国民党政府对学生请愿事件所持的谬论的论点是:( )
A 学生是应该读书的 B 社会秩序,悉被破坏
C 友邦人士,莫名惊诧 D 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33 如果将文中“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改为“人们都知道”,其结果将是:( )
A 意思一样,语气更加简洁了
B 意思相反,与作者的本意相抵触
C 意思基本一样,但强调和讽刺的意味没有了
D 意思基本一样,但更加通俗易懂了
34 “报上不是说过”“说过”的内容是:( )
A 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
B 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
C 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
D 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
35 下面所列的词语与文中加点的“又”相呼应的是:( )
A 但 B 一面 C 不是 D 已经
36 “国将不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作文(40--41题,共40分)
37 写应用文(10分):请你代校团委拟一则通知,召集各班支部书记评选优秀团员。
要求:字数80字以内,符合通知的格式要求。
38 作文(30分)
题目:我盼望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②500字以上。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