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正文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978

概要:长期以来,造成教学被动局面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或没有重视培育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心向。学生没有产生“想学”、“愿学”的心理倾向。师生之间的关系演化为“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会学,我教你学”的领导式的上行下效的关系。只考虑到知识的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不愿重视甚至完全忽视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这样,学生学得困苦,教师也教得艰辛。学生在内心深处滋长着厌学的情绪,甚至对教师的恶意。这种不协调的师生关系也就阻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不想学或不愿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外界环境的强迫或缺乏必要的吸引力而造成的。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一是要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心向,即讲清楚每门学科以及每个知识要素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个人成长的有机联系。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并把它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系统目标。二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一种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即自觉地、主动地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甚至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这样,学生一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长期以来,造成教学被动局面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或没有重视培育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心向。学生没有产生“想学”、“愿学”的心理倾向。师生之间的关系演化为“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会学,我教你学”的领导式的上行下效的关系。只考虑到知识的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不愿重视甚至完全忽视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这样,学生学得困苦,教师也教得艰辛。学生在内心深处滋长着厌学的情绪,甚至对教师的恶意。这种不协调的师生关系也就阻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不想学或不愿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外界环境的强迫或缺乏必要的吸引力而造成的。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一是要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心向,即讲清楚每门学科以及每个知识要素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个人成长的有机联系。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并把它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系统目标。二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一种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即自觉地、主动地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甚至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这样,学生一旦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处于活泼状态,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核心内容。传统的教学虽然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但仅仅局限在老师讲授范围内的消化理解,是在死记硬背知识的基础上的苦思冥想。学生常常是思考无门,思路不畅,百思不得其解。在这种教学水平指导下,学生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而且不善运用,最终导致思想僵化。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实现从记忆型教学水平向思维型、创造型教学水平转变。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以问引思。通过教师巧妙地提问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性质和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其效果。根据提问的性质,可以把问题分为判别性问题、叙述性问题、述理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判别性问题仅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叙述性问题要求回答出“是什么”。述理性问题要求进一步回答出“为什么”。扩散性问题要求不拘一格地提出多种可能的答案,对现成的结论作出合乎理性的评价。学生思维的水平主要从后两类性质问题的回答中得到印证。因此教师提问要有一定难度。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问、巧问,善于设置问题情景。一位物理老师用“木块和铁块放在水里哪个会沉?”、“如果铁重才沉,为什么万吨钢轮在水里不沉?”等一系列提问,从而引出浮力定律,就收到了较好的提问效果。

(2)以理导思。它是指教师充分而灵活的说理,使学生按照教师所引的思路去思考。灵活而充分的说理不仅要求教师的讲授有严格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而且要求教师的讲授“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④,以理服人。如中学生的思维的可逆性、发散性较差,往往不能从问题的特点出发展开联想,而是拘泥于一些普通的细节进行漫无边际的猜想,对复杂的问题更是束手无策。如果教师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由“已知”想到“可知”,由“欲证”想到“只要证”,由题设和结论联想到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就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

(3)以变发思。它是指教师变化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进而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采取一题多解、改错课、练习课、讨论课、竞赛课等。

(4)以情激思。它是指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根曾指出,人类理解力不是干燥的光,而是受到意志和各种情绪的灌浸的⑤。情感既是教师教授时的必然,也是学生学习时的必需。教师的教学激情不仅能使教师讲授的内容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且感染课堂,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支配下,思维变得灵活而敏捷。反之,不协调的课堂气氛和教师的消极的情绪会妨碍学生的思维的正常进行。教学情感的这种效应不仅为称为情感派代表人物的于漪的教学实践和其他优秀教师的成功实践所证实,而且为影响日增的情感教学理论所确证。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就是强调教学是形成真诚、接受、理解的心理气氛的过程。学生在积极情感的推动下进行认知。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更是明确地把情感作为一类目标纳入教育目标系统中。当然,启发学生思维不仅局限在以上几方面,而且它们在教学中是综合起作用的。

4.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法,使学生独立地进行智力操作和行动,进而顺利完成教学的全部任务。

这里指的自主活动不仅包括学生课外的作业、观测以及自学、自评、自测等活动,而且包括课堂内学生的独立思维、独立演算、阅读、练习等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自主活动的展开。时代精神所要求的学生的自主能力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充分展示和培育。教师的作用只有推动学生自主活动才能真正变成教学的一种动力。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首先,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师,认为教学要以教为中心,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就会放松学生的纪律,就会浪费时间。所以,常常是满堂灌,课外布置大量作业。即便是课堂提问,也常常是仓促点“将”,很少给学生思考回旋的余地。殊不知,教学的这种“间歇”就是学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分配上,教师要精心构思,合理布局,使整个教学疏密有间,张弛有致。课程设置上要留有余地,可以适当地开设选修课。教学环节上也要留有余地,可以把有些讲授课变为自学课、自习课,开展自能读书、自能作业活动。在教学管理上,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如“没有教师的自习课”、“无人监考班”等。总之,要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其次,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自主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的翅膀和车轮,是“学会学习”的时代要求。

教师不要让学生满足于记住现成的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记忆、学会操作。学法指导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和有意揭示学法,结合实际介绍学法,帮助学生总结学法。再次,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都是要对学生的自主活动进行及时的鼓励、检查、督促。对积极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 同时,谨慎地运用批评手段进行负强化。此外,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5.完善教学反馈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教学反馈是把教学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对照,找出差距进而调整教学行为。教学反馈是主体性教学的必要环节。完整的教学反馈机制包括:(1)建立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为核心的师生双向循环反馈结构。如下图:(2)教学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能力。(3)反馈形式多样化。不仅要分析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而且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方法,还要分析教师教学的情感、方法、教学的深度、速度、难度。引导学生多从主观上找原因,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4)反馈要经常化。主体性教学反馈是为了进一步地指导和改进教学,因而要经常进行诊断性的检查,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好习惯。

6.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教学民主是顺利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内部环境条件,是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民主素质的必然要求。发扬教学民主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尽管现在许多教师都在尽可能地适应学生,努力改善师生关系,但教学中的非民主现象总是屡见不鲜。 如许多教师过多地扮演着“学生行为惩戒者”的角色,把“听话”作为最有价值的道德标准,把“听话”的学生培养作为自己工作中的最大满足,师生关系演化为一种主宰与臣服的关系。在学生表现出“越轨”、“异端”倾向时,或暴露出缺点时,常常得到的是斥责、讥讽、赶出教室、禁止到校,甚至是极不人道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格遭受践踏,民主素质的萌芽早在这种没有个性的教育中扼杀了。诸如此类,不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本来已经很单调的学校气氛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学校这块令人神往的乐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激励——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