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第三层次:评价性阅读思维。完成了认知、理解两个层次阅读思维训练教学,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课文“读”的任务。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课文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写得好不好。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表现的思想给予主观评价,谓之评价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思维显然高于理解性阅读思维,它是读者跳出阅读材料之外对阅读材料各方面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由于它带有批判、鉴赏性,所以又谓之批判性阅读思维。这一层次思维表现为:(一)评价文章内容性质和价值;(二)评价文章表达技巧和风格;(三)评价文章写作背景、社会作用和时代意义;(四)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批判鉴赏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只有具备了批判鉴赏能力,才能在阅读中作出正确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步步深化。朱绍禹教授说:“这种批判思维能力,从低年起就应开始培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强要求。教师有必要了解这种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展开评论乃至争辩。”[8]批判性阅读需要辩证思维作基础,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辩证逻辑思维开始于少年期,但受感性经验支持,属于经验型的,青年初期的辩证思维逐渐上升为理论型,包括了
论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层次性,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第三层次:评价性阅读思维。完成了认知、理解两个层次阅读思维训练教学,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课文“读”的任务。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课文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写得好不好。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表现的思想给予主观评价,谓之评价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思维显然高于理解性阅读思维,它是读者跳出阅读材料之外对阅读材料各方面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由于它带有批判、鉴赏性,所以又谓之批判性阅读思维。这一层次思维表现为:(一)评价文章内容性质和价值;(二)评价文章表达技巧和风格;(三)评价文章写作背景、社会作用和时代意义;(四)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
批判鉴赏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只有具备了批判鉴赏能力,才能在阅读中作出正确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步步深化。朱绍禹教授说:“这种批判思维能力,从低年起就应开始培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强要求。教师有必要了解这种思维的重要
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展开评论乃至争辩。”[8]批判性阅读需要辩证思维作基础,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辩证逻辑思维开始于少年期,但受感性经验支持,属于经验型的,青年初期的辩证思维逐渐上升为理论型,包括了具体与抽象的统一,归纳与演绎的统一,为辩证思维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中学阶段进行辩证思维训练是有其心理发展基础的。实际上在新时代环境的影响下,初中学生向师性渐渐弱化,逆向性心理、独立性倾向渐渐加强,怀疑精神已经产生,这表明从初中开始批判性思维已成雏型,但带有幼稚和片面性。所以,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诱导、启发,使之在健康的思维道路上发展。
日本二战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强调了“鉴赏、批判能力”,“批判性阅读”成国语教学的口号,并规定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达到批判阅读这一阶段目标。[9]美语文教学很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会发现意义提出问题,评价说话人和
作者的意图及寓意。这很值得我国语文教学参考借鉴。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中评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怀疑、批判、独见”三个思考点上,教师善于质疑,善于诱导学生生疑,进而进行批判、评价。比如到底愚公“愚不愚”?愚公精神在现代可不可取(《愚公移山》)?李白诗中表现出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和“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态度如何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如何看待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如何理解窦娥发出的三桩无头誓愿(《窦娥冤》)?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维的潜力是很大的,点拨得当即爆发出思想的火花。如特级教师宁鸿彬教《太阳的光辉》,认为用太阳有黑点无损于太阳的光辉来比喻我们党有缺点也不影响党的伟大这个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新颖。而有学生却认为这个比喻不恰当。“太阳里的黑点,永远存在,无法抹掉,而我们党的缺点和错误是可以改正的,改正了不就没有了吗?”[10]学生的看法虽然片面,但这种怀疑批判精神很可贵,教师要给予鼓励。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有个由低往高、由片面向辩证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要求学生每发表一种意见都十分正确。长期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渐渐炼成一双“火眼金睛”,正确区别事物的真假虚实、美丑善恶。其辩证思维能力将达到一定的水平层次。
第四层次:创造性阅读思维。古代有个“曹冲称象”故事。由于没有一杆大秤可以用来称大象,年幼的曹冲想出了分别用船载象载石,通过水位相同推出象与石重量相等的方法。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11]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多阶段的思维系统。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指离开课文提出或解答超出课文原意之外的新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属于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阅读思维的最高层次。体现为:提出新问题、发展新意见、做出新答案、解决新问题。
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处于自我潜在智能的开发性阶段,这就需要扩充思路,展开联想,进入创造性思维状态。阅读中创造性思维特点表现在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诸方面思考问题,并在多种思路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思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发散性思维。阅读中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求新求异。我们虽然不期望每个学生都能从事创造性阅读,但从培养创造性人才角度考虑,从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着想,教师应该往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向努力。实践证明,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许多学生可登上创造性思维最高层次。
创造性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不定势、不定向的前提下进行,即鼓励学生多思善想,无拘无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各种思潮的互撞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火花。教师常使用这些指导策略:(一)自己发现问题;(二)多角度想问题,取其最佳者;(三)善于假设推理;(四)接受未成熟现象;(五)讨论问题不机械,重变通性。用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话说:“老师这里没有现成答案,你怎么想就怎么说。”如:你想象自己躺在浮力很大的死海海面上,描述一下悠闲的情景(初中课文《死海不死》);把死海交给你,怎么合理开发利用(初中课文《死海不死》)?琵琶女在今天该有什么命运(高中课文《琵琶行》)?别里科夫真与华连卡结了婚,婚后生活幸福吗(高中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孔明不派马谡去守街亭行不行(高中课文《失街亭》)?祥林嫂能不能独身(高中课文《祝福》)?
这些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难度很高,有教师提出的,有学生发现的,谁也不能作出统一的答案。师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解决高难度问题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假设论证力、求同求异思维力。一旦出现这种场面,阅读教学即进入了创造性思维训练最佳状态,同时达到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增强能力,发展智力”的宏大目标。
三
我们在上面着重阐述了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四个层次问题,这是符合学习认知心理和思维规律的。阅读思维的四个层次分别表现为不同的水准,每一层次都和其他层次有着明显差别,但后一层次都是以前一层次为基础并包含着它的,四个层次联系起来就成为一条思维链,一个思维大系统。教学生阅读,必须逐级前进而不可跨级。
值得我们再次强调的是,强调思维训练并不排除知识传授,相反要在扎扎实实的知识传授基础上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世界心理学界用了近300年时间争论学习是知识传授还是智慧技能获得的问题,到本世纪70年代才得出两者并重的结论。未来世界教育是以开发智慧潜能为中心的教育,“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12]学校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育竞争、科技竞争激烈的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任重道远,语文教育的宗旨该是培养会思维的人。“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13],“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14]。
注释:
[1]黄汉清、黄麟生:《中学语文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2][9]夏承虞:《九国语文教学资料》,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2、9页。
[3]于漪:《语文教苑耕耘录》,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4]《红烛集》,山西希望出版社1986年版,第58页。
[5]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41页。
[6][8]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版,第52、57页。
[7]《朱智贤心理学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28页。
[10]黄麟生、倪文锦:《先进教育思想 高超教学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11]金哲:《世界新科学总览》,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617页。
[12]薛焕玉:《谁执牛耳——未来世界的教育》,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24页。
[13][1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4、75页。
摘自:《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期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