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 正文

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897

概要:师:我们回忆一下,刚学过的《鸟的天堂》一文,作者主要写了什么的静态,什么的动态?〔还怕学生不理解,联系已学过的课文,进一步考查,这样转入联系重点课文,底子更扎实。因而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生:作者写了大榕树的静态,鸟的动态。……师:作者怎样写的大榕树的静态?生:(读书回答,略)师:谁能说说作者怎样写的鸟的动态?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看清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师:怎么了?生:所有这些都是动态的记叙。师:好,要说完整。有不同意见吗?生:在《鸟的天堂》一课里面,还有许多鸟活动时的动态,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树丛。”这些也都应当是鸟活动时的动态。〔多好啊!学生已经把思想深入到例话中去了。〕师:很好!谁还有意见?生:“大的、小的、黑的”这些不是鸟的动态,是静态。〔分辨得很仔细

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师:我们回忆一下,刚学过的《鸟的天堂》一文,作者主要写了什么的静态,什么的动态?

〔还怕学生不理解,联系已学过的课文,进一步考查,这样转入联系重点课文,底子更扎实。因而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生:作者写了大榕树的静态,鸟的动态。

……

师:作者怎样写的大榕树的静态?

生:(读书回答,略)

师:谁能说说作者怎样写的鸟的动态?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看清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

师:怎么了?

生:所有这些都是动态的记叙。

师:好,要说完整。有不同意见吗?

生:在《鸟的天堂》一课里面,还有许多鸟活动时的动态,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树丛。”这些也都应当是鸟活动时的动态。

〔多好啊!学生已经把思想深入到例话中去了。〕

师:很好!谁还有意见?

生:“大的、小的、黑的”这些不是鸟的动态,是静态。

〔分辨得很仔细。〕

师:是静态,为什么?

生:因为“大的、小的、黑的”这些不会动。

师:对!这些是写鸟的形状和颜色,不是动态,是静态。还有吗?

生:我觉得“我们把手一拍”和“我们继续拍掌”这是人的动态,不是鸟的动态。

〔很好,一边听一边动脑筋。〕

师:好!你听得很仔细。现在大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写了大榕树的静态,又写了鸟的动态。如果作者只写大榕树的静态或只写鸟的动态好不好?为什么?

〔好,抓住了静态和动态的联系。教师抓住了例话的思路。〕

生:因为题目是《鸟的天堂》,如果只写大榕树的静态,或只写鸟活动时的动态,不能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所以不好。

师:不能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谁来补充。

〔对,看一看学生是否真理解。〕

生:读者就不知道鸟在一个什么环境中是怎样生活的。

师:对,只有这两部分都写了,我们对鸟在鸟在天堂里怎样生活,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联系学习所得,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观察事物时,要注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哪些方面?

〈二〉读书或写文章,注意了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各有什么好处?

六、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深化理解

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以前我们学习了“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今天我们为什么又要学习静态和动态呢?

〔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思维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加深认识。〕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你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到一起了。我们首先要明确,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与事物的特点有什么联系,谁能说一说?

生:静态和动态就是事物的特点。

师:对!我们过去虽然不知道静态和动态,但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实际上就是注意了事务的静态和动态。因此,我们写出来的文章也有很多是生动感人的,只不过我们不知道那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今天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静态和动态就是事物的特点。

〔这段话讲解得深入浅出,教师是用了苦心的。〕以后观察事物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去观察事物的静态和动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更加生动感人。

七、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写实践,加深体会

〈一〉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运用静动知识评论《东北虎》两个小片断。

〈二〉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写实践谈体会。

师:同学们评论得很好,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平日读书或作文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收获或体会。

生:我写《游中山公园》一文,在写樱花时,光写了花的美丽,没有写樱花是怎样落下来的。第二次我修改时,写上了樱花落下来的时候的动态,这样写就比较生动了。

〔谈自己作文的体会,很真切,眼见作文能力在提高。〕

师:谈得很好,谁再讲一讲?

生:《火烧云》一课中,这样写的:“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这是静态的描写。“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这是动态的描写,这样一静一动,就把文章写活了。

〔眼见读的能力在提高〕

……

生:我以前就愿背一些古诗,今天学习了静态和动态,我更愿意背古诗了。

师:为什么?

生:古诗虽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在这短短的四句话里却有静态和动态的记叙。〔好!〕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动态的描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静态的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作者描写瀑布一泻千里那雄伟的样子,是动态的描写。“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作者描写静态和动态而引起的联想。这样一静一动,静动结合,瀑布流水的样子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学生的潜力!有一定难度的课文才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引人入胜——

宋君老师一则“读写例话”的学习指导读后(摘录)

袁微子

宋君老师的教学,给我们留下几个比较鲜明的印象。

宋君老师在哪些方面下了苦功夫呢?从实录来体会,看来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教材钻研得相当深。这个“深”并不是指超出了具体教材的要求和范围,外加什么东西,而是实事求是地把要教的教材理解清楚。宋老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恐怕是,没有把课文一篇篇孤立开来。而是用一条进行读写训练的线把有关的课文串起来。这是如何钻研教材的重大变化。从实录看,由于宋君老师按这样正确的教学思想来引导学生把《鸟的天堂》、《火烧云》等课文都自觉地联系起来,由具体到抽象,形成概念,获得读写知识,从而指导了读写。

第二,对教学抓得相当严。这个“严”不单是指的对学生要求严格。更重要的是,教师首先对自己要求严格。宋老师安排教学步骤,有一条思路贯穿着。这条思路关系到教学是否见效,因而必须清楚,并且严格控制。宋老师对一篇课文,胸中有这样一个谱,一个如何训练的谱,那就是:以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步提高,逐步深入,为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发芽开花的种种条件。

第三,对学生引得相当细。这个“细”不是指的不放松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从表面看,宋老师很重视这些细处,但这只是现象,其实质是通过字、词、句,抓住学生思想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幼芽。看实录,学生发言中有某个词用得不确切,宋老师注意到这是反映了学生的思想上还有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学生提出了某个问题,宋老师注意到这不单是说明对这句话不了解,而且是在对事物的认识上还缺乏具体的实感。这样从细小处着手,打开学生思维之门。学生开展思维,往往从一条细小的缝开始,教师看准了,懂得学生的心了,从这个细处抓下去就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另一番天地。例如,这堂课的最后,学生既谈出了读的新体会,又谈了写的新体会,这是多么可贵的收获。有的体会,例如对《望庐山瀑布》的动静关系的描述,恐怕即使成人读诗,也未必个个能如此丝丝入扣。涓涓细流,汇成大川,读写基本功训练,正是这样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打下基础的。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情融融,意切切——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相关文章
  1. 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
  2. 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抓联系,促发展,争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