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过程和与方法。“感悟——分析”模式是重过程的教学模式。在表面上,有一张16开的白纸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在本质上,模式参透了语文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接受结论而在于生长结论的真谛。要生长结论就要有生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分析的过程,也是文章化的过程。“感悟——分析”模式把学习过程的书写提升为学习者的创造史和成长史的书写。“感悟——分析”模式重视方法,在学生分析之前的老师有“方法指点”这个环节,但同时也悟到语文教学要警惕伪方法——方法理应有可操作性,不可操作的方法就是伪方法。应该重视方法但又不迷信方法,所谓重视,是因为方法可以指导制造,所谓不迷信,是因为真正的创造是超方法的。说重视方法还有更主要的原因,在熟练的制造过程中可以有创造的生成。方法——制造——创造,这应该是有因果连带的。一个思路清晰的语文老师,要能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即兴的编制方法。说通俗点,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有给学生交待方法的意识。我们不仅关注和传授普遍的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还要能即兴的编制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如分析狄金森的《篱笆那边》的主题思想,老师可能提示如下方
感悟、分析、反思——“写作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标签:语文教学反思范文,http://www.51jxk.com
2、过程和与方法。
“感悟——分析”模式是重过程的教学模式。在表面上,有一张16开的白纸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在本质上,模式参透了语文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接受结论而在于生长结论的真谛。要生长结论就要有生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分析的过程,也是文章化的过程。“感悟——分析”模式把学习过程的书写提升为学习者的创造史和成长史的书写。
“感悟——分析”模式重视方法,在学生分析之前的老师有“方法指点”这个环节,但同时也悟到语文教学要警惕伪方法——方法理应有可操作性,不可操作的方法就是伪方法。应该重视方法但又不迷信方法,所谓重视,是因为方法可以指导制造,所谓不迷信,是因为真正的创造是超方法的。说重视方法还有更主要的原因,在熟练的制造过程中可以有创造的生成。方法——制造——创造,这应该是有因果连带的。
一个思路清晰的语文老师,要能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即兴的编制方法。说通俗点,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有给学生交待方法的意识。我们不仅关注和传授普遍的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还要能即兴的编制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如分析狄金森的《篱笆那边》的主题思想,老师可能提示如下方法:
(1)抓住关键词“篱笆”,分析篱笆可能象征什么;
(2)分析诗人对篱笆的态度,由此综合出诗的主题思想。
方法,在这里就是仅此提示而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不同的文章内容,理应有不同的情感因素和价值了取向。中学生所学的课文,也不是每篇都有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因素。并且,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单纯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在语文教育中是站不住脚的。如果要这样做,很容易把语文课上成与政治课或品德课。这样说来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就容易变得很无心和偶然了——但是,在写作主义理念下的“感悟——分析”模式,可以使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变得有心和必然。这种以写为入手处,以写贯穿课堂教学的模式的背后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写作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写作就是一种创造,写作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就是有价值的,因此,对写作的信靠与坚持这就是对创造的信仰与追求——这种崇尚创造(当然创造应该是善的创造)的价值观无疑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是形影不离的。有了对创造的信靠,这本来就是一种情感。只不过情感有时不仅是相信,还有兴趣、意志等。“感悟——分析”模式的每节课的写就是一种意志磨练。“学后反思”也是抱着自强不息的意念所做的“认识自我”或内省。——如果,一种课堂教学能张扬“创造”和“自强不息”这两种美好的精神之一种,就是功德无量的;同时张扬这两种美好精神,那无疑是大无量了。
(二)含有交流互动和反思。
交流互动的是人在效法自然,是人在学习它们的“新陈代谢”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信息。(8)“感悟——分析”模式的三大环节就是三个交流互动板块。在“初读感悟”板块里,有老师导入——学生初读书写感悟——公布感悟;在“重点分析”板块里,有老师的定向和方法指点——学生分析书写——学生汇报成果——老师提供教参和老师个人的解读。这是一种多元交流与师生互动。
反思是儒道佛基督等的修行法宝,是“学记”的自反自强(自我反思,自强不息),是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所说的多元智能。(9) “感悟——分析”模式纳入了这个方法。
(三)体现了写作精神。
“感悟——分析”模式很好的体现了写作主义的教育理念:
1、写作贯穿整个课教学的三个大环节,也可以说写作贯穿了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
2、注意了创造力的培养。初读感悟,是老师不加预设的让学生进行直觉锻炼,有培养悟性和开启灵感的作用,是对潜在的创造力的激发。重点分析环节,学生建构生长出了自己的分析文章,更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创造。这种对创造力的培养,源于写作主义对写作对创造的信靠。
3、模式的“重点分析”具有“问题中心,论文答辩”的特点,这个特点正是研究模式的特征。(10)问题就是课堂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一般是由老师确定;论文就是学生尝试的对问题的分析文字(这至少是一种准论文);答辩就是学生宣读自己的分析文章老师再加以点评。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模式包含了研究模式,运用这个模式,也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最终是为了创造,研究性学习最终还是为了达到创造力的培养;创造,离不开创造精神,具体到语文学习,创造精神就是写作精神。(11)
再说这个模式可能遇到的困难。
(一)学生的困难。
初次用这种模式,学生的困难可能有:
1、书写的困难,要么太慢要么潦草;
2、说的困难,初次实践,学生可能会写出自己的思考,但不敢或不愿在大众广庭之下宣读自己的思考;
3、分析的困难,即使老师提示了方法也不会分析;
4、反思的困难,主要不知反思是对自己的思考的思考,而还是写一些对课文的理解;
……
针对以上困难,老师要清楚:
1、书写的速度可以练,书写习惯不良的要提醒,个别不改的要求返工;
2、对于不敢说的学生要鼓励,要培养无畏的精神;
3、对于分析困难的,老师要注意示范,除了方法的提示还要对分析思路进行强调,并且这种能力的提高还有一个过程;
4、对于反思困难,老师要提示反思与感悟分析的对象不同。反思的对象是自己的学习得失,而感悟和分析的对象是课文。
(二)老师的困难:
1、想多讲可能没有多少机会;
2、想课堂热闹但不够热闹;
3、你不想深刻也得深刻,不想创造也得创造;
……
针对以上问题,老师要有心理准备:
1、没有多少时间讲,可能是原来你认为有必要讲的现在变成了没必要讲,没必要讲的你何必要讲?没有多少时间讲,还可能意味着你应该精讲,或讲方法,或讲思路……
2、别以为课堂热闹就是好课,热闹有时是你在高谈阔论口若悬河时,下面的人正在窃窃私语或在闭目养神——教学,只是老师的热闹表面热闹不行,要学生在思维上“热闹”才是语文课堂真正需要的热闹。
3、语文老师要知道,不深刻就不可能有对文章的个人解读,不深刻就难于去做课文分析和研究,不深刻就难于有自己的创造——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必有文学研究的成分,换个说法,高中语文老师理应具备文学研究的基本功。高中语文老师不应只是带领学生读一读课文,把学生引向教参的并非有道理的解读结论上去。高中语文老师理应让课文解读三足鼎立——学生、老师、教参的解读三方面呈现和比较。通过比较,才能发现谁更有道理。语文老师应尽力在这里充当最有道理的人……
当然,“感悟——分析”模式还可能有自己不知的误区,但这不是仅是一个语文教学模式的悲哀,这也是作为人不能全知全能全智全勇本体论的悲哀——人可以有意识的去认识自我,但究竟能否彻底地认识自我,这可能是人都不敢打包票:我这样说当然有些自信,但不是为自己的无知作辩护,相反,我是对我的更多的无知无智无勇做出最真诚的坦白……
参考文献:
(1) 王思勇:《写作主义的中学语文教育理念·写作主义宣言》,西部教师网(www.js118.com)
(2) 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1997年7月第2版,279页。
(3) 马正平:《生成主义教学观: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第三条路”》
(4) 马正平:《生成主义教学观: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第三条路”》
(5) 王思勇:《走向语文教学的真实》[《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4年第6期32页]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月4月第1版第1页。
(7) 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151页。
(8) 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88页.
(9) 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150页.
(10)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91页。
(11)王思勇:《写作主义的中学语文教育理念·写作主义宣言》,西部教师网(www.js118.com)
作者邮箱: wsy@31941@vip.sin.com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