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解题技巧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2(人教版高三必修)» 正文

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2(人教版高三必修)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解题技巧   阅读:8699

概要: 3.张冠李戴 原文中用于指甲事物、甲现象的事物、现象在干扰项中用于指乙事物、乙现象。例如题干为“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其中选项B为“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从选文来看,第3段是讲沙尘在土壤和水循环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素之一。而第8题B项将这种作用说成是沙尘在形成沙尘暴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显然出了张冠李戴的毛病。 4.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例如全国卷第10题题干为“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A为“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选文第2段主要讲沙尘暴的作用。从节选部分来看,原文只讲了给新西兰带来好处,并没有讲给意大利、法国带来好处,由此可知A项中说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 属无中牛有。 5.故意扩大 所谓故意扩大,是指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夸大某种作用、程度或扩大答案的范围:例如全国卷选文第3段倒数第3句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

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2(人教版高三必修),标签:解题技巧大全,http://www.51jxk.com
   3.张冠李戴 
   原文中用于指甲事物、甲现象的事物、现象在干扰项中用于指乙事物、乙现象。例如题干为“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其中选项B为“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从选文来看,第3段是讲沙尘在土壤和水循环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素之一。而第8题B项将这种作用说成是沙尘在形成沙尘暴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显然出了张冠李戴的毛病。 
   4.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例如全国卷第10题题干为“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A为“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选文第2段主要讲沙尘暴的作用。从节选部分来看,原文只讲了给新西兰带来好处,并没有讲给意大利、法国带来好处,由此可知A项中说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 属无中牛有。 
   5.故意扩大 
   所谓故意扩大,是指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夸大某种作用、程度或扩大答案的范围:例如全国卷选文第3段倒数第3句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第20题题干为“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I’为“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从选文来’看,汉代画像石的图案中有人骑神兽的形象,也有人骑马的形象,虽然神兽归神兽,马归马,两者各有其形,不相混淆,但作者并没有说神兽和马分别出现在两种不同的图案中,更没有说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中,就没有神兽、神龙的形象,就不属于神话故事,由此可见,C项的推断超出了原文所给信息的范围,所得出的判断是错的。 
   6.颠倒关系 
   所谓颠倒关系,是指原文中事物间的关系是特定的,而干扰项却故意将这种关系颠倒。例如全国卷第20题题干为“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A为“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选文第l段指出,科学家利用冰冷的钠原子降低光速,但是要把原子(也包括钠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第2段说,用热的铷原子来降低光速则要简单得多。由此可见,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应该大于利用铷气。显然,A项将两者的关系颠倒过来了。 
   7.强加因果 
   所谓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例如春季高考卷,社科文阅读第19题D项:“18世纪70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东印度公司一度岌岌可危的原因是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吗?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并非如此,其真正原因是“经营不善”。显然,本题就是犯了强加因果的毛病。 
   8.横加武断 
   所谓横加武断,是指把“未然”“或然”“将然”或推想的结果,说成是“已然”“必然”的结果。把实验的情况,放到一般事物的推断上。说的再明白些,就是将原文没有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将原文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作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设置干扰项。例如全国卷选文第6段最后一句是:“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第18题为“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其中选项D为“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对照原文可知,D项是韦尔奇小组正在考虑进行的工作,是韦尔奇“将做”实验的内容,而不是他“所做”实验的内容。D项把“将然”当成了“已然”。 
   二、社科文应试技巧 
   做社科文的阅读理解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品读原文,用铅笔轻轻标记重要信息(文字的或符号的)。重要的文字信息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感情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语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抓住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主动权。社科类文章的阅读理解题属于第Ⅱ卷的内容,试卷上除了所答内容外,其他是不允许乱画的,因此,做完全部阅读题之后,要及时用橡皮将标记的内容擦干净,以免影响卷面的清洁。 
   2.凭借文中的重要信息,准确地概括全文。 
   通过第一遍阅读,考生对原文有了初步的印象,产生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要趁热打铁,及时概括一下原文用了哪些具体材料,这些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证明出来的。在实际操作中,多数考生是很难在读完第一遍之后迅速概括出以上要点,由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因此,要树立读不懂原文不做题的思想,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争取在第二遍乃至第三遍的阅读中实现控制原文的目标,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草率从事。 
   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社科类文章阅读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因此,落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准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4.缩小范围,仔细取舍,做出答案。 
  作答范围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作答质量的高低。实践证明,正确的作答范围一旦确定,一般考生都能比较正确地做出答案;作答范围确定不当,失分也就理所当然。确定好作答范围之后,要找出该范围中最能体现答案的骨干词句或核心信息,对照题干要求,仔细取舍,科学连缀,直至做出准确的答案。有的考生在做此类试题时虽然知道作答的大致内容,但就是一时没有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因此,要切实把好从原文中抽取信息这一关,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来表达,实在没有合适词语时,要用“我手写我口”的办法,正确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5.单选性试题,不要急于从题肢中选择答案。 
   要先做出模糊答案,再拿这个答案与题肢核对,选取相应的答案
 

上一页  [1] [2] 


Tag:语文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解题技巧
上一篇:中考语文图表题的解题技巧(人教版九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