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九)品味音韵和谐我们读古诗,尤其是律诗和绝句,往往感到铿锵悦耳,节奏和谐,有一种音韵上的美感。古人讲吟诗,可见诗必须读出来才能体会它的美感,这种美感来源于句式上的整齐,声调上的平仄,节奏上的和谐。至于词,本来就是可以唱的,当然有很强的音乐性。诗歌和其他文学形式不同,尤其是古诗,都寻求有整齐的句式,从《诗经》中的四言到唐诗中的七言排律,句式都很整齐,读起来就有一定节拍,显示出一种音乐性。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相鼠》)两字一节,四言一拍,节奏非常鲜明。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二二三式的七字句,七言四拍,读起来也很和谐。但有些古诗每句字数并不象律诗那样整齐,但一样使你感到节奏鲜明,显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这本来就是东汉乐府曲调,句式虽比较灵活,但决不杂乱。句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三七七构成一句,两句相对,有极鲜明的节奏。有时长短参差的句式不但不会破坏音乐性,反更使句式错落有致,显出特有的韵味。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有兴趣不妨一读。有时诗人
欣赏诗词九要(三),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九)品味音韵和谐
我们读古诗,尤其是律诗和绝句,往往感到铿锵悦耳,节奏和谐,有一种音韵上的美感。古人讲吟诗,可见诗必须读出来才能体会它的美感,这种美感来源于句式上的整齐,声调上的平仄,节奏上的和谐。至于词,本来就是可以唱的,当然有很强的音乐性。
诗歌和其他文学形式不同,尤其是古诗,都寻求有整齐的句式,从《诗经》中的四言到唐诗中的七言排律,句式都很整齐,读起来就有一定节拍,显示出一种音乐性。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相鼠》)两字一节,四言一拍,节奏非常鲜明。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二二三式的七字句,七言四拍,读起来也很和谐。但有些古诗每句字数并不象律诗那样整齐,但一样使你感到节奏鲜明,显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这本来就是东汉乐府曲调,句式虽比较灵活,但决不杂乱。句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三七七构成一句,两句相对,有极鲜明的节奏。有时长短参差的句式不但不会破坏音乐性,反更使句式错落有致,显出特有的韵味。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有兴趣不妨一读。
有时诗人用短促的句子还和他要表达的感情有关。如清代诗人张沙白的《太白墓》:“明皇顾,宫奴怒,玉环妒。四海飘零七尺身,千古才名三尺墓。……”起篇就用三句短促的节奏,三句连韵,准确的表达出作者的激愤情绪,概括了非常丰富的史实。
诗句的音乐性还来源于声调的平仄。语言显得铿锵悦耳主要在于用字平仄的对应上。请看下面这一对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读来觉得和谐悦耳、朗朗上口,再来考察一下字的平仄,应是:仄仄平平仄,平手仄仄平。可见上下句,字字在平仄上都是相对的。(还可试析“海阔凭鱼跃,无高任鸟飞。”)当然对句在平仄上并不要求每字都对,但规定的字必须相对,这样才能保证诗中音韵的和谐。(参见附录二诗词简要知识)古诗词的平仄和押韵是比较复杂的一项专门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无须掌握,我们只要能体会到诗词中音韵的和谐就行了。
上一页 [1] [2]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