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欣赏诗词九要(二)» 正文

欣赏诗词九要(二)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469

概要: 然而纵观范仲淹的历史,对他的消极情绪并非不能找到一些原因。仁宗时,他迁吏部员外郎,因忤吕夷简而罢知饶州。庆历三年(1043)他已64岁,任参知政事,同富弼、欧阳修等向仁宗建设十事,主张改革官制,重视农桑,整顿武备,减轻徭役,又因被谗,出为河东陕西四路宣抚使,徙青州,在赴颖州途中病死。这是他一生中两大挫折。尤其是改良运动的受挫,他和欧阳修一样,在政敌的打击和排挤下,不可能不产生消极思想。因此当他雪染双鬓、回首一生时,感到了政治斗争的险恶和无聊,进而产生"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的想法也就可以理解了。 再看下片,是对少年学子提出的由衷告诫:"人世都无百岁,少痴老 成 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这里作者给人们算了一笔帐:一般人都活不了一百岁,而年幼时尚未涉世,幼稚不免愚顿;到年老时,脑筋迟钝,四体不灵,弯腰驼背,也不免笨拙;只有中间一段,年富力强,思敏体健,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只可惜一些少年总是把心计牵挂在功名之上,或追利禄而蝇营狗苟,或逐功名于宦诲沉浮。到头来怎么样呢?还不是"用尽机关,

欣赏诗词九要(二),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然而纵观范仲淹的历史,对他的消极情绪并非不能找到一些原因。仁宗时,他迁吏部员外郎,因忤吕夷简而罢知饶州。庆历三年(1043)他已64岁,任参知政事,同富弼、欧阳修等向仁宗建设十事,主张改革官制,重视农桑,整顿武备,减轻徭役,又因被谗,出为河东陕西四路宣抚使,徙青州,在赴颖州途中病死。这是他一生中两大挫折。尤其是改良运动的受挫,他和欧阳修一样,在政敌的打击和排挤下,不可能不产生消极思想。因此当他雪染双鬓、回首一生时,感到了政治斗争的险恶和无聊,进而产生"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的想法也就可以理解了。

    再看下片,是对少年学子提出的由衷告诫:"人世都无百岁,少痴老 成 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这里作者给人们算了一笔帐:一般人都活不了一百岁,而年幼时尚未涉世,幼稚不免愚顿;到年老时,脑筋迟钝,四体不灵,弯腰驼背,也不免笨拙;只有中间一段,年富力强,思敏体健,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只可惜一些少年总是把心计牵挂在功名之上,或追利禄而蝇营狗苟,或逐功名于宦诲沉浮。到头来怎么样呢?还不是"用尽机关,徒劳心力"!最后作者提出忠告:"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当你们面对一品那样的高官,千金那样的厚禄时,请先问一问白发人,问问他们怎样才能避免陷在那争名逐利的可怕漩涡中。统观下片内容,虽从结构上象是上片思想的推进,但因为强调了看破名利,强调了看重韶华,强调了去"问白发",遇到名利的诱惑又如何回避,这就可以使我们把作者的思想引到更积极方面去理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由此可以看出,范仲淹一生就没有牵系浮名、看重名利。他的忧乐全系于国家和人民之上。如果我们把"刘伶一醉"的消极成分削减,而把作者看作一位指导少年如何步入人生的"白发",那么他所指出的道路应当是一条正直而积极的道路吧!

    由上述分析可知,如果你不了解作者的有关经历,你就无法解释他的消极思想;但如果你不能全面了解作者思想的单调,你就很难看出词中的积极万分,也分辨不出贯穿全词的主线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了。
人的感情毕竟是复杂的,在人生旅途中必定会反映出多层面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当然在弯路的行进中总有一个大趋势,在思想的大动荡中也有一条主流。我们读《剔银灯》也会感到在消极的心绪中却不觉得颓唐,在人生经验的大总结中仍含着几分耿介。

    可见,分析诗词还需要一点辩证思想。


上一页  [1] [2]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欣赏诗词九要(一)
《欣赏诗词九要(二)》相关文章
  1. 欣赏诗词九要(二)
  2. 欣赏诗词九要(三)
  3. 欣赏诗词九要(二)
  4. 欣赏诗词九要(一)
  5.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欣赏诗词九要(二)
  6.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欣赏诗词九要(二)
  7.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欣赏诗词九要(二)
  8.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欣赏诗词九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