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正文

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607

概要: 第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叙事抒情。“扑”即扑打。“流”即飞动义。意思是说,一个身穿薄丝衣的女子拿着小扇扑打满天飞舞的萤火虫。这一句承上而来,诗人将环境由室内移至户外,描写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子,不顾秋天的寒意,与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嬉戏。诗句中一个“扑”字,从行动上表现出欢快的心理,似乎原来那萧瑟伤感之情没有了,代之以积极欢快之情。但是,我们在读解赏析时,要注意诗人所用“小扇”这一词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扇”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这种意义源于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所作《怨歌行》诗。由于班婕妤失宠后,住在长信宫,郁郁不乐,写下《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以后,“扇”、“团扇”、“秋扇”往往都是比喻女子失宠,被弃之凄苦,成了弃妇、怨妇的代名词。因此,这里女主人公“扑流萤”看是愉快,实则是用“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只不过诗人用“小扇”含蓄地表现出主人公佯做欢快,内心其实悲怨罢了。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是描物写景。诗人一转,不写“扑萤”,由写白天到写晚上。“天阶”

杜牧《秋夕》赏析大全,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第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叙事抒情。“扑”即扑打。“流”即飞动义。意思是说,一个身穿薄丝衣的女子拿着小扇扑打满天飞舞的萤火虫。这一句承上而来,诗人将环境由室内移至户外,描写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子,不顾秋天的寒意,与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嬉戏。诗句中一个“扑”字,从行动上表现出欢快的心理,似乎原来那萧瑟伤感之情没有了,代之以积极欢快之情。但是,我们在读解赏析时,要注意诗人所用“小扇”这一词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扇”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这种意义源于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所作《怨歌行》诗。由于班婕妤失宠后,住在长信宫,郁郁不乐,写下《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以后,“扇”、“团扇”、“秋扇”往往都是比喻女子失宠,被弃之凄苦,成了弃妇、怨妇的代名词。因此,这里女主人公“扑流萤”看是愉快,实则是用“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只不过诗人用“小扇”含蓄地表现出主人公佯做欢快,内心其实悲怨罢了。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是描物写景。诗人一转,不写“扑萤”,由写白天到写晚上。“天阶”一作“瑶阶”,是指皇宫中的石阶,这里代指宫廷。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夜渐渐深了,宫廷内夜色夜朦胧,犹如凉水一般(使人倍感凉意)。在对这一句的理解是,首先,要注意诗人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一个“凉”字用得很妙,由视觉转为触觉,不但与首句之“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为表现女主人公心理营造凄凉的氛围。其次,特别要注意的是“天阶”的特定意义。“天阶”在古代诗歌中,往往代指辉煌的宫廷。诗歌中的“天阶”却荒凉到萤火虫到处飞扬的地步。古语有云:“草木腐,化为萤。”这里,不是表现出了昔日辉煌的宫廷而今已经荒凉,女主人公就生活在这的荒凉环境之中。诗人通过营造“夜色凉如水”的环境,更好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生活的凄凉和人生的不幸。

最后一句“卧看牵牛织女星”是叙事抒情。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女主人公)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着天上幸福的牵牛织女。从表层来看,这纯然叙事,不曾抒情。描写了这个天真烂漫的女子,原想借助与萤火虫嬉戏以忘忧,想借“凉如水的夜色”之美以忘愁,可是,此时的女主人公却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天上幸福的牵牛织女。这里,诗人以景结情,由地上转到写天上,从物理空间到女主人的心理空间,由外到内,把女主人公置于更为广阔的审美境界之中。而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发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天上的牵牛织女虽终年隔河相望,但心里总是充满着希望,充满着相会是的甜蜜,而自己却孤零零身处凄凉的境地,没有希望,更没有寄托,只有孤苦伶仃,形影相吊。主人公触景伤情,由此而表现出了她内心的伤感。

总之,这首诗,构思十分巧妙,诗人不但把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而且注重了典故和通感手法的运用,从而使诗歌在表意上蕴藉婉约,感情强烈而不深沉,在活泼的描写中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人用精美的词语“状难写之景于目前”,用细腻的白描“融复杂之情于细节”,就像为读者呈现了一出“句中无其词,而句外有其意”的哑剧:《冷宫秋夜》——

深秋之夜,幽邃的后宫里,临窗的妆台上燃着几支银色的蜡烛,烛光惨淡,月光朦胧,旁边隐约可见的画屏也似乎透着一股寒意。一袭轻纱罗裙的女子,静静地倚窗伫立,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流萤闪闪烁烁,忽东忽西,忽高忽低,自由自在的姿态像是对她有了某种触动,逗引着她拿了小巧的团扇,来到庭院追逐、扑打……夜更深了,月光洒在宫廷灰白的石阶上,就像泼了一层清凉的水。也许是有些累了,也许是烦倦了,她轻轻地躺在石阶上,默默地凝视夜空,银河两岸,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对,“脉脉不得语”……

“哑剧”落幕了,但“观众”却还不肯散,凄冷入骨的氛围,痛彻心扉的幽怨,让我们忘了回到现实,除了把自己深深的怜爱和同情奉献给那位女子之外,我们别无他法。这,就是杜牧让人不得不叹服的地方!

众所周知,宫怨诗最难写的是环境,因为历代宫廷嫔妃的居所从来都是除了皇帝而外“男人勿进”的禁区(服侍太监虽是不具“杀伤力”的男人,但也不能随便出入),所以,宫怨诗中的环境全靠诗人的想象,既要有“无中生有”的创造,又必须有“真实贴切”的自然,力稍不逮,即成败笔。这首诗的环境描写就非常成功,堪称经典:

“银烛”和“画屏”暗示居室陈设的富贵,一般的家庭,不会在蜡烛上装点银饰,也不会随处放置画屏,只有皇家才有这样的气派;“天阶”明确指出这是宫廷的台阶,在古代,“天”就是皇上,是朝廷;三种景物就确定了地点,说明了这首诗是宫怨诗。“秋光”、“流萤”和“夜色”呼应,既点明时间,又为环境着以黯淡的色调,“冷”与“凉”的修饰,令环境的凄寒之意扑面而来。

“轻罗”“小扇”既写宫女的装束,更体现宫女弃妇的身份和心理,时值寒秋,为什么还要穿着轻薄的纱衣?因为秋衣冗厚,会遮住曼妙婀娜的身姿,万一皇上突然临幸,岂不令他失望?所以情愿自己受冻也在所不惜;凉风习习,为何还用“小扇”?原来,“团扇”“秋扇”是弃妇的象征,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里面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的句子。可见,她显然是一个倍受冷落,独居冷宫的宫女了。孤独绝望又抱有一丝侥幸的盼望,幽怨之情,不言而喻。

尤其是“流萤”的出现,更使环境显得荒凉、幽凄,因为“萤火”又叫“鬼火”,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她的居所居然“流萤”闪烁,阴森凄魅就可想而知了。最后出现的是有一抹亮色的“牵牛织女星”,但银河相隔,依旧是欢聚无望,她对爱情的向往,对重获欢宠的期待,注定了是一个悲剧的收场,因为在现实的深宫冷院里,永远不会有传说中的“鹊桥”。

仅仅28个字的小诗,竟各具神效地安排进了10种景物,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苦心孤诣,怎不令人拍手称绝?

在如此逼真的背景之中,诗人抛弃了宫怨诗常见的那些表现手法,他刻意不让诗中的人物说一个字,也不用叹息、眼泪等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表情,更没有用怨、愁、恨等词语去揭示心理。只用了两个简单的动作——“扑”和“卧看”,就写出了人物的情态和神韵,让她在读者心中“活”了起来。“扑流萤”不是少女天真作乐的游戏,而是一种百无聊赖的排遣,更有一些“命不如萤”的负气和嗔怨;“卧看”不是同情分隔银河的“牛郎织女”,而是羡慕他们尚有一年一次的相聚,更是明知爱情绝望之后却依然抱着希望的执拗。着此二词,少女的情态毕肖,怨女的幽思俱现,这样的女子,又怎能不惹人同情爱怜?

在《六一诗话》中,记有梅尧臣对欧阳修的一段话:“诗家虽率意(任意写作),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极至)矣”。毫无疑问,杜牧的《秋夕》就是这样的“善至”之诗。

上一页  [1] [2]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赏析
《杜牧《秋夕》赏析大全》相关文章
  1. 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2. 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杜牧《秋夕》赏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