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正文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174

概要: “胸有成竹”说,即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得心应手”说,即必须把艺术表现方法变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方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形象。 “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所欲画者并非指实物,而是映现于胸中的鲜活形象。这里所说的“视”是凝神结想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见”是指在脑海中映现的意思。 “心识其所以然”,是指胸中明白怎样才能这样的道理;“不能然”,是指实践上还做不到这样。这两者不统一,就是心和手不能相应。 苏轼谈画竹理论,实际上是赞美了这一理论的总结者和实践者——文与可。 作为记人散文主要记述了苏轼和文与可以论竹为题,酬诗为乐的一段交往,体现了两人间的真挚情感。以论竹为诗题,写苏轼和文与可之间赠诗为乐的往事,表现了文与可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以曝画而引起睹物思人,忆旧伤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悼念之情。上一页 [1] [2] [3]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胸有成竹”说,即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得心应手”说,即必须把艺术表现方法变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方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形象。

“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所欲画者并非指实物,而是映现于胸中的鲜活形象。这里所说的“视”是凝神结想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见”是指在脑海中映现的意思。

“心识其所以然”,是指胸中明白怎样才能这样的道理;“不能然”,是指实践上还做不到这样。这两者不统一,就是心和手不能相应。

苏轼谈画竹理论,实际上是赞美了这一理论的总结者和实践者——文与可。

作为记人散文主要记述了苏轼和文与可以论竹为题,酬诗为乐的一段交往,体现了两人间的真挚情感。以论竹为诗题,写苏轼和文与可之间赠诗为乐的往事,表现了文与可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以曝画而引起睹物思人,忆旧伤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悼念之情。

上一页  [1] [2] [3]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相关文章
  1.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2.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