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初中语文课文楹联(对联)赏析» 正文

初中语文课文楹联(对联)赏析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997

概要:赏析人:朱根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的名篇《黄鹤楼》中的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这幅颈联对仗工整,但上下句结构上同中有异:“历历”是分明可数的意思,放在树之前形容树的;“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却放在草之后加以修饰。赏析人:朱根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两句。对仗工整,平仄相对。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天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远处独起的一股炊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壮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初中语文课文楹联(对联)赏析,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赏析人:朱根明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的名篇《黄鹤楼》中的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这幅颈联对仗工整,但上下句结构上同中有异:“历历”是分明可数的意思,放在树之前形容树的;“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却放在草之后加以修饰。

赏析人:朱根明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两句。对仗工整,平仄相对。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天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远处独起的一股炊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壮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真如《红楼梦》中的香菱所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竞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赏析人:朱根明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黄色。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春望》中的颈联。“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了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赏析人:朱根明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赏析: 语出赵翼《论诗》第三首。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赏析人:张世根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赏析: 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此两句是作者引述战国的齐人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作为文章结尾的赞语,赞扬了五柳先锋安贫乐道,不追名逐利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两个“不”字更突出了他对高洁人格的坚持。

赏析人:张世根

◇◇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赏析: 此为杨万里诗句。奔涌的海浪犹如一座白银堆砌成的城郭,静卧大地的江河好像系在腰间的玉带。形象地描绘了海浪江水壮美雄奇的影像,一动一静,巧妙搭配,想像丰富奇特。祖国江水如此多娇,它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励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

赏析人:张世根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析: 语出李白《渡荆门送别》诗颔联,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李白坐船刚刚还在三峡里穿行,两岸所见到的处处是崇山峻岭,待到渡过荆门山,长江江面突然开阔,浩瀚渺茫,两岸都是平旷的原野,这使长期生活在蜀地的诗人欣喜万分。

赏析人:张世根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赏析: 此联是宋末元初民族将领文天祥著名代表作《过零丁洋》一诗中的第二联。

两句诗均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悲哀。前句写国家山河遭元军蹂躏,局势危急,南宋王朝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后句写个人命运动荡不安,一生多坎坷。起兵抗元,多次兵败,眼下被俘,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前后句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深挚沉痛的感情蕴藏其中。

赏析人:金振华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赏析: 此联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的第三联。两句诗分别对第二联的两句作补充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达忧愤之情。前句追忆过去,诗人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后来又兵败江西,经惶恐滩退经福建,此时国势危在旦夕,因此说“说惶恐”,以表对当时时局的忧惧不安。后句慨叹眼前,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两句诗今昔体验交错,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因国家危亡引起,诗人出于忠贞报国,其悲愤之情自然难以名状。

赏析人:金振华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此联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的尾联。两句诗留传千古,历来为人们所传涌。诗句流露的感情慷慨激昂,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出文天祥的民族气节、血性精神。全诗也因此两句作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这两句诗句面上的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赏析人:金振华

◇◇ 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赏析: 此联抄录于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语文实践活动”中“语文知识抢答竞赛”题目。此联源于传说,苏轼之妹苏小妹读了一书生的文章后,写了此联给予评价。句中贬抑之意显明,指出那位书生既无文功,又无武略,徒有虚表,两句话看似评文,意在说人。写法上,上下两句无论在用词、含义,结构乃至平仄上都对得十分工整,堪称对联中的上乘之作。 赏析人:金振华

上一页  [1] [2]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心陶醉之,笔神绘之——《桃花源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