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九年级备课资料)» 正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九年级备课资料)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783

概要: ④、作诠释: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征。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事理)的××特征。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准确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引用古诗文作用是增强说明的文学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五、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例1:2005年河北省中考题: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句子里的“容易”能否去掉?答:1、不能去掉,因为“容易”表示小麦患“赤霉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九年级备课资料),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④、作诠释: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征。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事理)的××特征。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准确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引用古诗文作用是增强说明的文学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五、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例1:2005年河北省中考题: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句子里的“容易”能否去掉?
答:1、不能去掉,因为“容易”表示小麦患“赤霉病”的可能性大,
    2、如果去掉所说的内容就绝对化了即小麦就会生病。
    3、不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例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 能否去掉?
答:1、不能去掉,因为“几乎”是对“到处都有”的限制,意思是石拱桥在绝大部分地方都有;
    2、如果去掉,表示处处都有。
    3、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例3:“其实,这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加点词“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1、不能去掉,“主要”表示大部分功劳在于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但不是全部。
     2、如果去掉“主要”,就表示功劳全部都在高折射率玻璃微珠。
     3、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例4:“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加点的词“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1、不能。“仅仅”强调时间短,突出时间之短。
    2、如果去掉,就表达不出老虎数量减少快的意思了。
    3、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例5:“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加点的词“日益”有什么作用?
答:“日益”表程度,表明程度一天比一天深,突出强调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准确。
   练习一: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两个最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
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
答:1、                                                          
2、                                                          
       3、                                                            
   练习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1、                                                          
2、                                                          
       3、                                                            


议论文知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不能是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做了什么事+结果 怎么样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道理论证(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论证(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一、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九年级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