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现代文阅读解答示例» 正文

现代文阅读解答示例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800

概要:③他们的归来使人们幸福的期盼,归来时,院子里的一切都不同于往常的沉闷,而是有一场活跃的“骚乱”产生。(答出了第二方面“活跃的‘骚乱’”,2分)④羊群刚刚回到农庄,各种动物牲畜乱在一起,使农庄生机勃勃,很活跃,表达的是农庄忙碌的生活。(答出了第二方面“活跃”,2分)⑤这句话表面上是描述羊群从山间归来的动人情景,作者实际上是暗喻战争胜利后,人们的快乐、活跃的气氛。(答出了第二方面“活跃”,但前提“战争胜利后”木准确,1分)⑥说明居住在这里的人非常喜爱这里的生活。(两方面均未答出,O分)⑦因为人们把羊秋归认为是一种很重要的事情,对人和动物来说,这意味着秋天已经来到,收获的时节已经来到。(两方面均未答出,O分)【题目】18.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分析】答案: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失分原因是:①理解肤浅。如“突出了狗在整个羊

现代文阅读解答示例,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③他们的归来使人们幸福的期盼,归来时,院子里的一切都不同于往常的沉闷,而是有一场活跃的“骚乱”产生。(答出了第二方面“活跃的‘骚乱’”,2分)
④羊群刚刚回到农庄,各种动物牲畜乱在一起,使农庄生机勃勃,很活跃,表达的是农庄忙碌的生活。(答出了第二方面“活跃”,2分)
⑤这句话表面上是描述羊群从山间归来的动人情景,作者实际上是暗喻战争胜利后,人们的快乐、活跃的气氛。(答出了第二方面“活跃”,但前提“战争胜利后”木准确,1分)
⑥说明居住在这里的人非常喜爱这里的生活。(两方面均未答出,O分)
⑦因为人们把羊秋归认为是一种很重要的事情,对人和动物来说,这意味着秋天已经来到,收获的时节已经来到。(两方面均未答出,O分)
【题目】
18.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分析】答案: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失分原因是:①理解肤浅。如“突出了狗在整个羊群中的重要性,没有狗,羊群便是散乱的”“将狗与羊作对比,突出羊的活力”。②牵强附会。许多考生因为平时的训练内容而产生“负迁移”,机械分析微言大义,寻章摘句,任意拔高,将动物与爱国、民族正义感等政治内容联系起来,如“用狗来指代这些纯朴的人们,每天都忠于职守,不怕苦,不怕危险,只有把所有的羊都养肥了,才能回家”“狗是光荣的。赞扬狗是为了以狗喻人,赞扬同样忠于职守的牧羊人,表达出他们的辛苦和勤劳”“狗就像海外游子,表达了游子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狗就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忠于祖国,不怕辛苦,不求回报,日夜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狗就像勇敢的法国人民保卫自己的国家”等等。③漏答要点。大部分考生只能回答出“忠诚”这一点,而“深化内涵”和“呼应开头”这两点几乎无人能完整答出。    
  精彩答案示例:
  ①这样写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结构更加完整。文章写阿尔卑斯山赋予人们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写狗,突出忠诚,使文章主旨更添色彩;结尾突出狗,充满无限遐想,与文中写狗形成照应。
②作者这样写是对狗的赞美,它们忠于职守,忠于主人,依旧忠实地干自己该干的事……前后照应,也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
典型答案得分简析:
    (1)照应前文,写羊群归来时身后跟的狗。为了表现出跟在羊群后的狗默默无闻尽忠尽职,揭示出文章的中心主旨。(答出了“照应前文”“尽忠尽职”“揭示文章的中心”等三个方面,4分。)
(2)表现这些牧羊狗在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的过程中忠于职务,起到突出文章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答出了“忠于职务”“深化主题”两个方面,3分。)
(3)通过与喧闹环境的对比,突出狗的伟岸和尽忠职守的形象与特征,升华主旨,表达作者对牧羊犬的敬重之情。(答出了“尽忠职守”“升华主旨”两方面,3分。)
(4)点明人与动物的和谐友好关系。(答出了“和谐友好关系”一个方面,2分。)
(5)狗是人类的助手,也是朋友,这样写是突出狗在农场中的地位。(答出了“助手”“朋友”一个方面,2分。)
(6)①点明中心;②总领全文;③照应开头。(虽有两个方面,但都答得十分简单,2分。)
(7)表明狗是牧羊人的“帮手”,在放牧过程中狗也起了比较大的作用。(与第一方面的意思相近,1分。)
(8)狗象征农庄上的人们,忠于职务,忙碌辛勤工作,是人们的缩影。(与第一方面的意思相近,1分。)
(9)体现经历了整个回归的历程后,所有人的疲惫之情和见到友人的喜悦之情。(三个方面全无,0分。)
【题目】
1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分析】答案: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②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呜叫迎接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失分原因是:①概念不清。题干要求回答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而不少考生对“表现手法”的概念理解有误,有的只答修辞手法,有的只答表达方式,有的张冠李戴,答非所问。如“衬托”“对比”“夸张”“比喻”“渲染”“联想”“抒情”“象征”“排比”“正侧结合”等等。②审题不严。部分考生审题不细致,没有注意到题干中“主要”二字的限定,导致答案宽泛无边,五花八门。③缺乏规范。部分考生不能规范答题,有的将手法和分析分开作答,有的将两种手法及两种手法的简要分析杂糅在一起作答,表述零乱,缺乏条理。
精彩答案示例:
①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金绿大孔雀迎接羊群,母鸡们如疯狂了一般谈论玩一整夜,这些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羊群归来带来的兴奋与喜悦,形象生动。
②运用了细节描写。如“感动得流出了眼泪”“狗舐菜桶”等,生动逼真地再现了一个充满幸福感、欢乐感和自由美好的生活画面。
③场面描写。文中写到羊群归家后的热闹场面:禽鸟的欢愉、狗的恪尽职守、老公羊的热泪盈眶,构成了一幅情意绵绵又热力四射的归家图,读来让人感动。
④白描手法。正如写景的工笔画,只撷取老公羊的一抹辛酸泪,却浸染了多少漂泊异乡思念故土的情思,给人无尽的回味空间,充满无尽的艺术张力。
典型答案得分简析:
1.(1)场面描写。作者写了羊群归家后的“骚乱”、感动、惊奇,禽鸟的惊醒、欢迎、商谈,狗的恪尽职守,共同构成一个喜庆和谐而生机勃勃的场面,读来兴趣盎然。(3分)
(2)拟人的手法。写老公羊“感动得流出了眼泪”,还有羊羔们“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将人的情感赋予到羊身上,更让人可以理解和想象,也充满了温馨的感觉。(3分)    
2.(1)拟人的表现手法。“母鸡们谈着要玩……”写母鸡们活动得要玩一整夜,把母鸡拟人化,丰富形象地表现了鸡的兴奋,这样写侧面表现出人们的喜悦、激动之情。(3分)
(2)白描的表现手法。作者写狗忠于职务时对狗的描写,突出表现了狗的忠诚尽职,这样同样反映出牧羊人的忠诚尽职的表现。(2分)(举例、分析欠理想。)
3.(1)描写。作者将羊群归来后,在羊群里的公羊、母羊、羊羔、狗、牧羊人都作了细致的描写,为读者展示出了.一个具象的画面,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牧羊归来的情景。(2分)(描写手法未具体回答,扣1分。)
(2)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牧羊归来时,农庄里的畜生们的“高谈阔论”,将牧羊归来后的情景写得生动活泼,使读者有兴致读。(3分)
4.(1)对比。先写鸡、羊、狗原先的宁静,再强调秋归后整个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前后对比描写,突出羊群回归前后的反差。(0分)(手法、分析错。)
(2)拟人。将鸡、羊、狗等动物的内心活动以拟人的描写手法写出来,使人觉得真实且富有戏剧性。(3分)
5.(1)比喻。例如“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这形象地表现出羊群归来时的喧闹。(0分)(手法、举例错。)
(2)拟人。例如“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角般的呜叫迎接它们”。形象地表现了家禽的活跃。(3分)
6.(1)运用了直接和间接的表现手法。(0分)(表现手法错。)
(2)间接描写有“大孔雀家畜被惊醒衬托出羊群的气势,直接描写有老羊、小羊进自己的场所等表现出归家的亲切感”。(0分)(表现手法错。)
7.(1)以景抒情。“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齐腰际的草里”,写出了回家的急切心情,随处找地方就睡下了。(0分)(手法、举例皆错。)
(2)以小见大。通篇都是细节描写,却反映出了一个大主题:归家的喜悦。如“老公羊看到它们的石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2分)(以小见大非描写手法,但举例分析可取。)
8.(1)作者应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2)空(0分)
9.(1)夸张。尤其用在动物的身上,仿佛他们也能体会到那种回归的喜悦,给动物们赋予了灵性。(0分)(非描写手法。)
(2)比喻。(0分)(非描写手法。)
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步骤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第一步是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较易的?哪些是较难的?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进人文本,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现代文阅读中“作用”“好处”怎样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