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自然之道 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正文

自然之道 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693

概要:参与初步的讨论:哪些是人法天地自然(自然界之自然),哪些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之自然)第二板块——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基础检查【目标1、2,20分钟】1.点面结合朗读课文,起到既正音,又检查预习,又整体感受课文的目的,老师适时指点。2.字词检查。3.检测、校对预习2,并作简单讨论。明确:课文以人的情感变化为主要内容。4.顺着刚才的情感描写的语句,为课文补写几句感想作为课文的结尾。聆听式默读或朗读课文。按提示填写生字词语及课文基本理解。同桌或自我校对,订正。小组校对自己所划的人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在全班讨论中纠正。试写课文结尾。第三板块——换角度综述课文,进一步整体把握课文【目标3,10分钟】1.讲述,交流,评议。2.顺着大家梳理出来的语句,用小海龟的口吻,为课文写几句感想性的结尾。在小组中听或读改写的文章。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全班讨论并批画自己的习作。试写第二种文章结尾。第四板块——理解课文核心词语:自然之道【目标3、4、5,20分钟】集体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预习4:课文中向导曾经说过“自然之道”这个词语,联系全文好好想一想,他说的自然之道,和课文标题中的

自然之道 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参与初步的讨论:哪些是人法天地自然(自然界之自然),哪些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之自然)
第二板块——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基础检查【目标1、2,20分钟】
1.点面结合朗读课文,起到既正音,又检查预习,又整体感受课文的目的,老师适时指点。
2.字词检查。
3.检测、校对预习2,并作简单讨论。明确:课文以人的情感变化为主要内容。
4.顺着刚才的情感描写的语句,为课文补写几句感想作为课文的结尾。 聆听式默读或朗读课文。
按提示填写生字词语及课文基本理解。
同桌或自我校对,订正。
小组校对自己所划的人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在全班讨论中纠正。
试写课文结尾。
第三板块——换角度综述课文,进一步整体把握课文【目标3,10分钟】
1.讲述,交流,评议。
2.顺着大家梳理出来的语句,用小海龟的口吻,为课文写几句感想性的结尾。 在小组中听或读改写的文章。
参与小组讨论。
参与全班讨论并批画自己的习作。
试写第二种文章结尾。
第四板块——理解课文核心词语:自然之道【目标3、4、5,20分钟】
集体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讨论预习4:课文中向导曾经说过“自然之道”这个词语,联系全文好好想一想,他说的自然之道,和课文标题中的“自然之道”,意思一样吗?
讨论要求以课文为据,有分歧,则回到课文中。插入必要的朗读等。
如果有必要,可以引入预习5的讨论:5.开动脑筋想想,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小海龟,让它避免被海鸟掠杀?
朗读课文。
参与自然之道讨论。

参与小海龟拯救策略的讨论。
明确自然之道的意思。
第五板块——换角色、换角度思考问题【目标3、4、6,5分钟】
请从海鸟的角度,来叙述这篇课文。
教师引导并维护“海鸟的角度”与“海鸟的利益”。
思考并聆听第三种角度的叙述。
第六板块——重读课文,用所得的观点批注课文【目标3、4、5,10分钟】
出示目标
教师示范
分组进行:一批注向导,一批注游客和“我”,一批注海龟和海鸟 按所分的任务批注课文相关内容。
交流批注。聆听其他各组的批注。
第七板块——归纳课文的自然之道,或者说大自然的启示,回到单元思想【目标4、5、6,5分钟】
1.写出课文自然之道的含义;
2.讲讲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3.出示单元思想纲要,联系起来进行理解。
4.布置作业(完成余下作业,并在整个单元中,寻找与本篇课文意思相似的文章和段落)
写出课文标题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确课文给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进一步理解“道法自然”的含义。

课堂之思,是指学生的头脑由一个任务、困难或问题所引发,开始一段思维的旅程。
它可以表现为对一个文本的逐渐的深入理解。
可以表现为对一种知识的逐渐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可以表现为对一种技能的逐渐深入的认识与把握。
甚至可以表现为对一种规则的认识与把握。
但是,思是一种进程,这是显而易见的。

本课教学中学生“思的进程”之假设
感知课文

套用原有的道理(概念)来理解课文
以原来读过的文章来与文章交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取决于他能够记起哪些文章

感受性地理解“道法自然”的哲理,在哲理与课文之间,尝试联系

当换位思考开始后,他将豁然看到问题症结之所这个过程包括:
从游客视角转到小海龟视角
从小海龟视角转到海鸟视角
从海鸟视角转到整体视角(自然之整体)

在获得整体视角后思考自然背后的道理
再度获得哲理与课文之间的关系

用这个哲理观照其他更多的文本,以及整个单元
单元课程设想
前言:作为教材的解读,首先就是要跳出文本自身的局限,把文本视为教材,放到特定的单元中,放到整体的课程中来审视。如果说一篇课文是一个语文“全息点”(即整体地包涵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全部语文知识),而整个语文课程是一套线性的系统的话,那么教学就是要在这条线性的系统中,为文本找到它合适的座标,并通过对全息的文本进行有所侧重、有所忽略的处理,来实现课程的意图。
《自然之道》是第三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后面的课文分别是《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通过黄河几千年来的变化,来说明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主要也是将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与破坏揭露出来;《蝙蝠和雷达》写的是人类通过向蝙蝠学习,掌握了雷达技术;《大自然的启示》分两篇小文:前一篇《“打扫”森林》和《自然之道》的主旨相近,是讲人爱干净打扫掉森林的落叶之后所导致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后一篇《人类的老师》和《蝙蝠和雷达》的主旨相近,讲人类通过对动物的模仿,而改进科学技术。
综观整个单元,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的“主题单元”,而不是类似学习“科普说明文”这样的“知识单元”。如我们初步分析所看到的,整个单元的主题事实上由两部分组成:人法地(天,地,自然界),道法自然(自然而然)——即一个主题是人类模仿自然和生物以提高技术,另一个主题是人类意识到自然之道是“无为”而“自然”。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以下这几个角度来考虑作为教材的文本:
1.注意体裁,它是一篇记叙体裁的散文,还是一般的科普说明文?整个单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单元主题下的文章体裁不一。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时,要按照体裁的规范来进行教学,不能错位。
2.注意主题,它蕴含的,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科学之道,还是让自然归于自然(而不人为干预)的哲学之道?
3.用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用浪漫-精确-综合的方式来进行整个单元的教学。以单元提示、全单元浏览、以前相关的知识为浪漫感知,以道德经章句为纲领,开始本单元学习。然后逐一学习课文,区分出人法天地与道法自然这两种不同的启示。最后对单元作整体的回归,若有必要,可再以考卷练习的方式纳入相关主题的文本,如“引进狼”、“拔苗助长(文言版)”、《蛇和庄稼》、《最佳路径》等。事实上,这个主题将在以后不断地回归,回归时,将更高辩证地讨论有为无为的问题,如《大瀑布的葬礼》等课,以及《人鸦》中关于拯救蝴蝶的片段。

【网师语文必修一上】《构筑理想课堂》
 

袁祖东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