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三、解题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通读并勾划——读原文、读题干、读题支。勾划主要包括原文和题干。就原文而言:要抓重要的、有效的信息,用铅笔标记,勾划原文中的主干句、关键词:不要忽视是时间概念还是空间概念;是点,还是面;对概念的解释,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句等。敏感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要注意: ①代词。指代瞻前顾后,“这”“此”“它”,一般在前边,紧贴着代词的就是。“前者”“后者”要找对应。 ②关联词。 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惟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如把原文的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把因果关系表述成条件关系等。 ③副词。 此类文章在表述科技成果时经常用“已经”“将来”“或许”“可能”“设想”等词语,要分清已成事实或未成事实,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④否定词。 此类文章常用来表否定意义的词有“不”“非”“没有”“否决”“推翻”“拒绝”“无条件”“严禁”“取消”等。其中要注意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思,如果一句话中否定
科技文阅读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高三),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三、解题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通读并勾划——读原文、读题干、读题支。
勾划主要包括原文和题干。就原文而言:要抓重要的、有效的信息,用铅笔标记,勾划原文中的主干句、关键词:不要忽视是时间概念还是空间概念;是点,还是面;对概念的解释,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句等。敏感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要注意:
①代词。指代瞻前顾后,“这”“此”“它”,一般在前边,紧贴着代词的就是。“前者”“后者”要找对应。
②关联词。 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惟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如把原文的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把因果关系表述成条件关系等。
③副词。 此类文章在表述科技成果时经常用“已经”“将来”“或许”“可能”“设想”等词语,要分清已成事实或未成事实,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④否定词。 此类文章常用来表否定意义的词有“不”“非”“没有”“否决”“推翻”“拒绝”“无条件”“严禁”“取消”等。其中要注意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思,如果一句话中否定超过三个,先取出两个否定变为肯定,再理解全句的意思。还要弄清一些表否定词语的确切含义,如“绝对”是“无任何条件的、不受限制的”。“无条件”是“无要求限制”。
⑤表示相反的词语。 注意此类文章一句话中,表达内容上的相反。常用词语如“降低”“缩小”“成反比”“截然相反”“不同于”等。首先要具体理解表相反问语的意义,具体到一句话要仔细分辨词语的细微差别,如果两句话表达的内容不同,要把原句仿写下来,对照主谓宾的区别,如“满月的时候地球两极的气温有所升高,但中纬度地区情况截然相反”。理解“截然相反”可仿写“满月的时候中纬度地区气温有所降低”。
⑥范围时间介词。是“以前”“以后”,还是“以上” “以下”“以内”等等。
⑦比喻词。 由于此类文章表达意思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常常用比喻修辞手法或词语的比喻义,理解时要找出“本体”,如“‘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借用了美国50年代在全国修建的高速互联公路”一句话中:“信息高速公路”的意思不是“互联的公路”而是“互联的信息网络”。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第二步:比照——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支
就是在做题过程中,在原文找到与题支对应的相关内容,看哪个词被换了,删了,意思变了没有,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相合。
其一是要锁定区域比照,与哪有关就在哪里找,这样就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并且比照准确。
其二是在仔细、严谨,特别是在比较时要逐字逐句比较,要咬文嚼字地比照。
分析比较必须彻底(求同 求异)
量的方面(形式上): 比较出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
质的方面(内容上): 比较出正确与错误、肯定与否定
第三步:分析
分析文章要点、分析题干题支、分析设题陷阱。具体地说:
1、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指向。对题干进行分析,这才能够准确地把握题意,做题时才能够有的放矢。在分析题干时要做到抓要点。如“选出正确”“选出错误”“最准确”“原因” “根本原因”“依据”“直接证据”“条件”等。
2、分析命题者的设题陷阱。
3、分析邻里题目和题支间的相互联系。
相邻题支往往是有联系的有时就是根据同一句设题的,它们或者相互对应或者相互排除,有时往往能够从邻里间得到暗示,使你豁然开朗,或者从邻里间寻求到解题钥匙,因为有时前面某题的题支正确的话,那么后面某题的相同内容题支也就是正确的了,这就叫做“互证”。
三. 限时练习
2008年科技文阅读 (说明:部分未选作品已做过练习。每文须在20分钟内完成。)
(一)、社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山东卷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
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6.A拉德克利夫的观点确认图腾制度是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不能用来证明最早。】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7.A解析:B还有自然现象。C项是同一个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不重复。D不一定同出于一个祖先。】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8.B解析A“整个……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不对,每一个图腾制度都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C是氏族社会普遍实行的制度,而非“全都”。D“随即”说法不对,图腾制度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组织制度代替。】
阚喜华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