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⑦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B. 通假字: ①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②忳郁邑余佗傺兮(邑通悒,苦闷)③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④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⑤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C.同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用作动: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束缚、约束) ② 鸷鸟之不群兮(合群) (2)名作状:謇朝谇而夕替(在早晨)(在晚上)2.动词的活用:(1)使动用法:①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②步余马於兰皋兮(使……步行)③回朕车以复路兮(使……返回、掉转)(2)动词的为动用法:伏清白以死直兮(为……而死)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何方圜之能周兮(方枘、圆凿)②谣诼谓余以善yin(yin荡的事)(2)形容词作动词:固前圣之所厚(推重、看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加高)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悲伤) D.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①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②不吾知其亦
《离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⑦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B. 通假字: ①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②忳郁邑余佗傺兮(邑通悒,苦闷)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④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⑤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C.同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用作动:
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束缚、约束) ② 鸷鸟之不群兮(合群) (2)名作状:謇朝谇而夕替(在早晨)(在晚上)
2.动词的活用:
(1)使动用法:①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②步余马於兰皋兮(使……步行)
③回朕车以复路兮(使……返回、掉转)
(2)动词的为动用法:伏清白以死直兮(为……而死)
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何方圜之能周兮(方枘、圆凿)②谣诼谓余以善yin(yin荡的事)
(2)形容词作动词:固前圣之所厚(推重、看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加高)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悲伤)
D.特殊句式 :
(1)定语后置: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②不吾知其亦已兮。
(2)状语后置:①谣诼谓余以善yin;②步余马於兰皋兮。
(3)被动句式:①謇朝谇而夕替;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思路结构: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通过比喻、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自己决不变心的爱国热情。结构图:
前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 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六
节 爱 国 决 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五)课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了解了背景,通读并感知了全诗,弄清了内容的安排。
(六)作 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离骚(节选)屈原
前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 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六
节 爱 国 决 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目标任务:1.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讨论屈原形象,理解诗中的重点句子,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诗的语言之美,理解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
●具体步骤:(一)复习引入:
1.检查朗读、背诵情况,复习上节内容 ;
2.提问诗歌的内容安排,复习结构思路,引入本节讨论屈原形象。
(二)讨论回答:1、 屈原与哪些人有矛盾?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屈原与楚怀王的矛盾“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指神仙,这里指是君主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疏远了屈原。
屈原与周围群臣间的矛盾:他们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没有准则,没有尺度可言。如“替余以惠。。。揽。”“众女。。。。竟周容以为度。”
2、 屈原与群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明确:屈原的“美政”理想是“选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选贤授能-- ------世卿世禄
循绳墨而不颇----背绳墨以追曲兮
为国家前途考虑-----为个人利益考虑
屈原的美政理想必然触犯了群臣的各种特权及利益,他与群小的矛盾是异常尖锐的,他在现实中碰壁也是必然的。
3、屈原面对群小的造谣中伤,排挤,楚怀王的书院,他妥协了吗?他为自己的人生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明确,虽然他受到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誓死捍卫理想。从文章直接抒发作者感情,表明心志的诗句可看出,例子略。
当屈原对朝廷以及群小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后,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作者打算全身而退,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作者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说明,他可以放弃仕途,但不能放弃操守,不能放弃他所崇尚的美德。
4、《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可先分组讨论,再选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
教师明确:《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yin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三)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的重点句子,并指出为何重要?(提示:可找最能表现屈原内心感情、高洁品性的句子)<目的:帮助、引导理解重点句子,深入体会诗人的强烈感情、领略其高洁品性。>
参考句子: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yin。
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