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离骚》教学设计——例文的教学个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正文

《离骚》教学设计——例文的教学个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679

概要: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三)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和风度? 结合屈原的生平和诗句,说说屈原投江是否有损之中品质和气度。1、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 身披香草,具有美丽的华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来吾道夫先路) 2、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他形容枯槁,行吟泽畔,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

《离骚》教学设计——例文的教学个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用众芳,椒、桂、蕙、 比喻群贤 
(三)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和风度? 
结合屈原的生平和诗句,说说屈原投江是否有损之中品质和气度。
1、
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 
身披香草,具有美丽的华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来吾道夫先路) 
2、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他形容枯槁,行吟泽畔,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抱石沉江。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3、讨论屈原投江是否有损之中品质和气度。
引导视角:
屈原一定会死;屈原又不该死;屈原的人格价值通过投江保全。
相关资料:
(1)屈原楹联
君不见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信见疑忠被谤高扬娥眉观四荒。
(2)梁启超评屈原投江
“彼之自杀实其个性最猛烈最纯洁之全部表现,非有此奇特个性不能产此文学,亦以最后一死使其人格与文学不朽也。”
(3)毛泽东评屈原投江
艾蒿太盛兰椒少,举身投入万里涛。
(4)方智范评屈原投江
“屈原的悲剧就在于,其为人志洁行廉,却至死不能容于世。屈原投江,是以个性的自我毁灭,来换取人格的自我完善,从而显示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巍然存在。”
五、归纳《离骚》教学内容。 
(1)楚辞体诗歌的基本特征;
(2)比兴象征手法在课文和古诗词中的运用;
(3)屈原的诗歌形象。
六、研究性学习 
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请大家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