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想像力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连的,想像是创造的发端,又是创造的翅膀。爱因斯坦甚至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也正因为想像力如此重要,所以国外有的大学在招生时,通过笔试、口试层层筛选之后,最后还要来一个别具一格的考试,即要求考生当众发表一次富有科学幻想色彩的演讲,谁越是标新立异而又能自圆其说,谁的考试成绩就越高。《落日的幻觉》虽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说明对象是美仑美奂的落日奇景,正好可以激发和锻炼学生的想像力。为了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想像力得到更多更好的培养,我设计了如下的一些教学细节:让学生们欣赏精美的落日图片,朗读优美的描写语段,观看日出的视频剪辑,口述日出美丽景象,听读经典配乐散文。这些都是很好的培养观察力和想像力的时机选择。我知道,真正要培养起很好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绝非一日之功,但我更清楚的知道,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眼下就是重要的一步。所以,我制定了第三个教学难点目标:欣赏日落和日出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的能力。现代教育家奥苏贝尔曾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及其目标说明(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想像力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连的,想像是创造的发端,又是创造的翅膀。爱因斯坦甚至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也正因为想像力如此重要,所以国外有的大学在招生时,通过笔试、口试层层筛选之后,最后还要来一个别具一格的考试,即要求考生当众发表一次富有科学幻想色彩的演讲,谁越是标新立异而又能自圆其说,谁的考试成绩就越高。《落日的幻觉》虽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说明对象是美仑美奂的落日奇景,正好可以激发和锻炼学生的想像力。为了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想像力得到更多更好的培养,我设计了如下的一些教学细节:让学生们欣赏精美的落日图片,朗读优美的描写语段,观看日出的视频剪辑,口述日出美丽景象,听读经典配乐散文。这些都是很好的培养观察力和想像力的时机选择。我知道,真正要培养起很好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绝非一日之功,但我更清楚的知道,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眼下就是重要的一步。所以,我制定了第三个教学难点目标:欣赏日落和日出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的能力。
现代教育家奥苏贝尔曾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即“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接受过程,是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是新知识的潜在意义得以实现的过程”。而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建构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这完全是正常的现象。教师不应过多求同,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的眼光,主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感受体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落日的幻觉》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但平心而论,我的感觉却是它更像是一篇富含哲理的精美小品文。它在启发人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一切,“在这个世俗的当下,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扬起思考的头颅,求一切事物之实、求一切事物之真”。这是多么令人眩目和振奋的思想之光啊!单纯的把这篇文章当成说明文来教,也许不会犯什么错误,四平八稳嘛!但那种感觉就简直是味同嚼蜡,白白浪费了这篇绝好的文章,也辜负了编辑的良苦用心。仔细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会感到,文字背后有些什么东西一直在撩拨和焦灼着我们的内心:我们能认识到不要被幻觉所迷惑,但是我们又是否能进一步认识到如果没有了幻觉,人生将是多么暗淡无光;我们能认识到看到眼里的未必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又是否能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看到的“所谓的真实”,其实未必就一定是“真的真实”;我们能认识到不要被别人所构筑的假象所迷惑,但是我们又是否能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有时甚至每天都在被自己制造的幻觉所迷惑,而我们却活在其中,自在逍遥,乐不可支……种种的可能促使我决定冒险一试。不成功便成仁,我选择拒绝平庸。我要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创造性和生命力这个宗旨出发,改变过去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赋予这堂课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的“茧缚”而焕发出个体生命所特有的灵气和才华,发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声音。也就是说,本节课不应该只是一条线段,而应该是一条射线,一条向外无限延伸的射线。鉴于以上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十分慎重而又是十分庄严的制定了我的第四个教学难点目标:联系现实,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思辨能力
总的来说,《落日的幻觉》四个教学目标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语文课程的基本教育理念,符合新课改的实际需要。第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含教学目标1、2、3)符合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坚持了“三要”:一是“要有序”,即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浅入深地传授有利于形成能力的知识;二是“要有度”,即不任意拔高要求,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化,不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三是“要有标”,即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决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含教学目标1、2、3、4)符合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等,都产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及其心理特点,教学的目标要求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又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个性,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含教学目标4)符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教师只要因“材”施教,恰当而灵活的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赵福祺、李菀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周小山、严先元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大语文与创意学习》卿平海编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版
4、《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