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提醒学生注意近体诗“起——承——转——合”的结构。 渡荆门送别 (唐)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的意境,其实作者是 写 送别 ,表达了 的感情。 2、诗歌运用了 的写景方法,其中颔联是写 景,颈联是写 景。 3、颔联中的“平野”是指诗中的 ,“大荒”是指诗中的 。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2、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 含在 两个字中。 3、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参考答案:1、故乡水;诗人自己;怀念故乡,热爱故乡。2、虚实结合;实;虚。3、荆门,楚国。 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2、燕然;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提醒学生注意近体诗“起——承——转——合”的结构。
渡荆门送别 (唐)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的意境,其实作者是
写 送别 ,表达了
的感情。
2、诗歌运用了 的写景方法,其中颔联是写 景,颈联是写 景。
3、颔联中的“平野”是指诗中的 ,“大荒”是指诗中的 。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2、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
含在 两个字中。
3、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参考答案:1、故乡水;诗人自己;怀念故乡,热爱故乡。2、虚实结合;实;虚。3、荆门,楚国。
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2、燕然;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①将诗词鉴赏的方法通过课堂训练转化成学生的能力。
②简介
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26岁的李白离开四川老家,沿长江东下,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游历。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驶去。目的是到湖南、湖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③ 简介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西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尉,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注:燕然:本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过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一“燕然勒石“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优化升级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业:整体鉴赏《虞美人》并回答问题。
把握内容 (写什么内容)
把握感情 (抒什么感情)
把握技巧 (用什么方法)
1、 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春花秋月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改
2、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答:
参考答案:
整体鉴赏:写作者面对美景怀念往昔帝王生活。抒发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用了设问、比喻手法。
1、“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往事”是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故国”是指已灭亡的南唐。“雕栏玉砌”指代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富的东西。“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2、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① 在布置作业前,对授课内容适当小结,将训练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② 用音乐、画面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③简介
作者李煜曾经是显赫的南唐后主,而作此词时已是北宋的阶下囚,因而词中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尤其是最后两句以春水喻愁思广为传颂,此词也因此被喻为“词中之帝”。
李煜在他41岁生日那天命人演奏《虞美人》,因为词中明言“故国”、“雕栏玉砌”,宋太宗闻知后,觉得它有故国之思,赐牵机药毒死他。因此,这词便成了李煜的绝笔。
结尾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形象性的概括收束全篇,言有尽而意无穷。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