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不牢。粮食生产一个重要因素是耕地,而XX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稳定粮食的种植面积难度加大,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万亩,XX耕地资源形势不容乐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2亩,不足全国平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警戒线。自八十年代以来,全市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38万亩。当前,因城镇拓展、修路、农村居地建房等占用耕地,耕地面积还在逐年减少。耕地质量逐步退化,优质、稳产、高产田不足六成,有的耕地水资源短缺,存在严重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问题,因此,XX保护耕地资源形势相关严重;二是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全市共有各类水利设施42.65万处。其中:各类水库1535座,大多老化严重,病险水库达826座,占水库总数的53.8%,塘坝42.5余处,塘泥淤塞的达95%,蓄水量不足40%。水利设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农机装备水平偏低。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四是粮食生产的投入机制不完善。种粮补贴的渠道不多、范围较窄、水平较低,增加幅度小、稳定性差,粮食产销的
加快XX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标签:市场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http://www.51jxk.com(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不牢。粮食生产一个重要因素是耕地,而XX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稳定粮食的种植面积难度加大,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万亩,XX耕地资源形势不容乐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2亩,不足全国平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警戒线。自八十年代以来,全市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38万亩。当前,因城镇拓展、修路、农村居地建房等占用耕地,耕地面积还在逐年减少。耕地质量逐步退化,优质、稳产、高产田不足六成,有的耕地水资源短缺,存在严重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问题,因此,XX保护耕地资源形势相关严重;二是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全市共有各类水利设施42.65万处。其中:各类水库1535座,大多老化严重,病险水库达826座,占水库总数的53.8%,塘坝42.5余处,塘泥淤塞的达95%,蓄水量不足40%。水利设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农机装备水平偏低。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四是粮食生产的投入机制不完善。种粮补贴的渠道不多、范围较窄、水平较低,增加幅度小、稳定性差,粮食产销的利益平衡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粮食主产区财政困难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缺乏长久重农抓粮的动力。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
一是农村劳动力数量多。农村整半劳动约445万人,据测算,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按每个劳动力可耕种4亩耕地计算:需要劳动力113万人,剩余劳动力达332万人,据调查,外出务工半年以上劳动力为127万人,尚需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约200万人;二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据市农业局对1717名劳动力的调查,大专以上文化的7人,占0.41%,高中或中专文化的133人,占7.75%,初中文化的1143人,占66.56%,初中以下文化的434人,占25.28%,尽管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上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大专以上文化占7%以上相比差距甚远;三是农村劳动力受专业培训程度低。据农村抽样调查,在全部整半劳动力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不过5%,在外出就业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约为14.5%。由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难以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从事的工种技术成份低、工资待遇差、据调查,外出务工劳动力年收入约7000元,其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占43%,从事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达45%。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一是义务教育薄弱仍是难点。部分中小学教室及宿舍简陋,厨房、厕所等配套设施条件更差,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环境更为艰苦,还有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不能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学业;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乡镇大部分没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更没有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不够,多数乡村没有合适的演出场地、没有放电影的条件,没有开展活动的场所,给农村三项文化活动开展造成困难;三是养老保障有待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除少数富裕村实行老有所养外,其余村的养老保障几乎是空白。全市尚有五保供养对象4.05万人,集中供养0.4万人,集中供养率只有12%,在五保对象供养标上,国家要求不得低于当地农民上一年生活水平,据调查,实际供养相当于应保标准的75%左右;四是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不宽。全市7县市5区,仅有XX、耒阳、常宁三县市实行合作医疗试点,尚有4县5区约420万农民没有参加合作医疗。试点参合率不高,少数地方群众积极参加意愿不强,主要是农村医疗市场比较混乱,药价虚高问题突出,农民得到的实际补偿可能等于零,甚至是负数;五是农村科技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实际用于农业科技经费较少,管理体制上存在弊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人员与工作所需投入上呈倒金字塔结构,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占的比重大,乡村两级农技人员所占比重小,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两级科技推广队伍的工作状况。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据调查,30%的人员没有进行农技学习和培训进入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能担任技术指导。
(五)农民生活设施建设薄弱,居住环境不尽人意
在交通方面,还有156个村不通汽车,即使通公路的村,绝大部分行政村依然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机耕路,路面基本上没有硬化。在能源消费方面,大都是以柴草和煤炭作燃料,使用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农户不到10%。在农村卫生方面,全市76%的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在城市,约占82%的农村人口只享有24%的公共卫生资源,农民饮水大都是井水、泉水和河水,饮用自来水的行政村仅占9.3%约55万农村人口。有80%以上农户没有使用无害化厕所。在村容村貌和居住方面,农村建房缺乏规划,分布无序,杂乱无章,村道狭窄,房檐连屋角,采光不畅,生活用水自然排放,生活垃圾随便堆放,进行“一池四改”(沼气池、改厨、改水、改圈、改厕)的农村住户不到8%,进展缓慢,居住环境不尽人意。
(六)农村基层机构运行较为困难
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乡统筹村提留和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取消,村级公益事业管理的资金www.51jxk.com减少。中央财政按照以前农业税及附加实际征收数为基数,给予乡、村农业税减免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资金数额有限,很难满足基层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村级机构更是难以为继。此外,乡、村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前些年,乡、村盲目发展乡、村企业,修建乡、村办公楼,加速推进“普九”工程,超前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供资垫付农业税,逐步形成的历史债务比较沉重。少数地方农村财务管理不民主,收支无计划,操作无章程,监督不得力等原因,造成农村基层机构运行较为困难。
三、XX新农村建设对策思考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又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要坚决贯彻党的“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之中。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有以下对策思考。
(一)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构画新农村建设蓝图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乡(镇)村建设规划,既要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民建房模式,又要规划水电路、通讯和科教文卫服务事业等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还要考虑人防、环境保护等因素。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保护历史文脉,体现文化内涵,不搞千篇一律。建设规划要把“村兴、民富、路畅、山绿”放突首位。建设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专业机构指导、相关部门审定,坚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从XX实际看有以下途径:一是以优质稻米、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业,以绿色无公害大米、蔬菜,优质草食动物、水产品为带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突出抓好粮、猪、禽、林、果等产业链建设,增加农民在农业产业链上的收入;三是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以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批拥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五是推动全民创业。鼓励农民发挥自身优势搞规模种植养殖,创办经营实体,创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三)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让公共财政受益于农
国家将通过各类项目逐步加大扶持新农村建设,各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应将各项目如期保质地在农村落实。对水利、道路交通、供电、供水、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等项目应组织人力配合实施;对帮助农村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的项目应保证全面落实;对农业各种直接经济、物质补贴和奖励应及时发给农民或相关受益人;对各种保障性福利应及时搞好申报审批,使农民享有公共财政福利。对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全作经济、农业服务业等)的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应坚持执行。
(四)积极创新投资机制,改变投资方式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建设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农民应当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建设的优秀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要积极探索建立“各级政府拨一点,涉农资金捆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让一点”的融资模式。政府应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落实一定的启动资金和补助资金,建好水、电、路等公共基础建设,解决单家独户不好办也办不了的事情。政府在投资方式上,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更多地依法、依规采用补助、贴息、奖励、物资援助、风险补偿、减免税费等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支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把资金物资用到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上。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上,采取“统一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模式,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